特别策划: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6年12月09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9日第1106期 作者:

  

   编者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举措和制度安排,彰显了全党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治品格。

  增强核心意识的双重自觉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增强核心意识的双重自觉: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就显得更为重要。

  “全面从严治党”:价值、内涵与指向

  全面从严治党是手段,是过程,目的在于提升政党素养,增强政党本领,激发全党同志对党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实现政党政治的“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单一”能力向“复合”能力的跃升。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新的基本遵循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与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订的其他党内法规一起,充分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努力改造客观世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步,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坚强决心。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形象塑造

  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作出了重要部署。全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制度治党引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健全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识。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支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或修订了至少57部党内法规,占到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以上,为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党的制度建设史上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里程碑,是构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基础。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明确了目标,二是设置了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两个维度,三是为构建党内法规体系提供了具体路径。

  深化制度治党与优化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从深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这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安排”。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凸显和深化制度治党,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六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的精髓。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十八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下简称“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党内法规,对党的十九大及其后5年的治国理政实践具有重大影响。对此,国外媒体及学界予以高度关注,认为六中全会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及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凝练党建创新成果的重大布局

  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历史上,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全会顺应时代变化对执政党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着眼于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充分的法规保障。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必将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