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形象塑造
2016年12月09日 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9日第1106期 作者:桑玉成

  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作出了重要部署。全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和人民的关系决定党的形象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家和人民的领导力量,也是社会理想和信念的载体与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党的形象对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以及党的领导权威意义重大。

  所谓党的形象,主要是指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党的形象不仅表明党的自身性质、功能、作用,更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于党的认同、接受和支持程度。因而,党的形象也就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形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的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必须注意到,近些年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些考验主要包括: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国际外部环境的考验,每一种考验都日趋复杂。正是在这样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党需要有效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方面所存在的执政风险。而如何应对这些考验和风险,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每名党员的行为关系党的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担负着管理和领导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责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问题对党的形象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认识从严治党重要意义的重要视角。

  在我国社会转型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例如腐败现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而导致的利益分化问题、下岗与就业问题、道德问题、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问题等是不可避免的。从现实问题出发,加大从严治党的工作力度,依托从严治党在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上的努力,并以此来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改善党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由千千万万党员组成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往往体现为个体形象与整体形象的辩证统一。每一名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塑造党的整体形象,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各种政治行为科学统计数据显示,不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百分百执行好每一项领导职能,但任何党员领导干部都具有执行政治行为的导向职能。这是因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政治行为规范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从普遍意义上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每一项社会活动、每一次政治实践,都在实时塑造着我党的形象,都是在践行我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每一次政治实践、每一项社会活动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服力的高与低,都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强与弱,甚至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可见,“正人先正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表率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在我国整体政治形象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形象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大众传媒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媒体聚光灯的关注之下。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来说,形成对党的形象的认知,往往与某一个或某一些党员以及党员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密切相关,亦即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普罗大众对于党的直观看法和内在体验。因此,少数个别党员干部的负面行为,对党的整体形象的干扰和损害绝对不能被低估,所有的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时时注意塑造和维护党的整体形象。

  全面从严治党是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十八届六中全会对从严治党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这不仅仅对于党自身、对于党的形象具有非常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于党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我们认为,从塑造党的良好形象角度出发,全面从严治党尤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改善党的政治生态。我们党是执政党,负有管理社会的实际责任。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既体现了对鲜明的利益性关切,也关系到社会整体利益的格局。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以及对党和政府的形象评价,也会对他们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对策,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并积极稳妥加以解决,这既能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又事关党的良好形象的塑造。

  二是切实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功能。形象就是导向,形象就是方向。经验表明,当国家遭遇困难时,绝大多数国民能够体谅并且理解,但是几乎所有国民都不能接受被不公正地对待,更不能认同由腐败而恣意获利的政治行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说过:“群众对自己不得担任公职,不一定感到懊恼,他们甚至乐于不问公务,专管家业;但一听公务人员在侵蚀公款,他们就深恶痛绝;他们因此才感觉自己在名利两方面都有所损失了。”在这方面,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的功能,树立清正廉洁的政治形象。自己倡导的,自己首先做到;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积极为塑造并维护党的良好形象负起切实责任。

  三是强化依法治国,依章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塑造并维护党的良好形象,需要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在维护法律和制度权威方面做大量、积极的工作。加强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法治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确立一种共同的社会准则来维系社会的既定秩序。而在这个社会准则和既定秩序中,一定包含了社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法治可以强化这种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法治对于解决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树立党的权威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党的良好形象的关键。

  实践证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不仅关系到社会对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也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人心向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不断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塑造党的良好形象,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伟大理想阔步前行。

  (作者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