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国际视野下的简帛学
2014年05月27日 19:27 来源:2012年01月0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54期 作者:

  

  编者按:自20世纪初以来,考古发现对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发展一直起着主要促进作用,而在所有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献的发现可能最为重要。

  2012欧洲图书馆迈向数字化新纪元

  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近日公布的2012年珍本书籍与手稿通讯报告显示,以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权威图书馆今年将分别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手稿及印刷珍品进行数字化整合。这意味着欧洲图书馆将大大加快迈向数字化的脚步。

  清华简:学术史研究新贡献

  清华简是在2008年夏天入藏的,其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于2010年底出版,第二辑目前尚在编写中。这两辑报告共收简10篇,而整批简初步估计有60多篇,因此现在想准确评说这批简对古代学术史研究有怎样的价值,实在是为时尚早。但即使只就这头两辑来说,已经可以看到清华简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这里试谈几个问题。

  西方汉学界与中国出土文献研究

  自20世纪初以来,考古发现对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发展一直起着主要促进作用,而在所有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献的发现可能最为重要。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考古学本身的发展也有启发作用。

  日本的中国简帛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在中国各地发现数量惊人且内容珍贵的出土资料,即使进入21世纪,这一势头也没有减弱。对出土资料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广泛的研究领域,不仅在中国和日本,在世界上它也是最热的研究之一。

  纪庄汉牍再现秦汉社会风貌

  纪庄汉墓木牍的一大特色是出土了一枚正反面分别题为“户口簿”和“算簿”的木牍(编号为1号),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件以“户口簿”和“算簿”命名的简牍文书。

  出土陶器揭示天长纪庄汉墓年代

  汉代考古发掘表明,汉墓的随葬品中陶器占大多数。这些陶器种类繁多,器形复杂多变,极具时代特征。因此,在墓葬本身缺乏明确纪年材料的情况下,通过陶器类型演变规律中该墓葬陶器所处位置,可推断该墓葬的相对年代。

  简帛学大事记

  简牍:古代东亚汉字文化传播的缩影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西汉王朝在今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南)、临屯(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德原)、玄菟(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真番(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信川)四郡,实行郡县统治。上世纪,朝鲜考古发掘了大量乐浪郡时期墓葬,其中一些墓葬就有简牍出土。但90年代以前出土的简牍数量有限,仅有10枚,且均为木牍或木简。

  日本出土木简流变

  日本最早发现木简是在1928年三重县柚井遗址和1930年秋田县払田栅遗址。但直到1961年1月奈良市平城宫遗址出土40枚木札,才证明它曾作为书写材料被普遍使用。

  韩国古代木简与木简文化

  迄今为止,韩国共出土约700余枚古代木简,其中有文字的约有400余枚。这些木简均属于6世纪以后的百济、新罗,尚未发现高句丽木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