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是与社会安全相伴相生的概念。一般来说,社会政策是化解社会危机、维护社会安全的有效屏障。在我国,社会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安全是包括了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和其他社会系统安全的整体性安全。狭义的社会安全,则特指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生福祉的保障。
社会安全的基本类型
笔者认为,狭义的社会安全更具学科价值和研究意义,针对社会秩序和民生福祉的社会安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社会灾害类社会安全。主要包括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冰雪、洪水、飓风等地理环境变化和极端气候而影响民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安全问题,也包括由于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等人为原因造成或者诱发的影响民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疾病而影响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的安全问题。二是民生福祉类社会安全。主要包括因贫困和收入限制导致的群体性安全问题,也包括因社会政策缺失或调整导致的群体性安全问题。三是社会失范类社会安全。主要包括由于社会行为失去规范,如集体行为导致的安全问题,也包括违法犯罪等影响社会治安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由于互联网舆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四是文化价值类社会安全。主要包括因社会信任缺失导致的安全问题,也包括因价值认同差异导致的安全问题,还包括因文明冲突和文化堕距产生的安全问题。
不同类型社会安全的社会政策应对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种类型的社会安全必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极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聚变反应,导致更大规模社会安全问题的出现,并进一步延伸至其他安全领域。为此,需要在社会政策体系发展过程中,针对社会安全的不同类型,积极拓展社会政策的制度内容,适时调整社会政策的目标定位,建立更加稳固的社会安全基础。
首先,着眼于社会灾害类社会安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一般包括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效减少次生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同时,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的不断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城市道路交通、居民小区、公园绿地、文体娱乐等空间布局的优化,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都是社会政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突发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也与此类社会安全有着紧密关联。
其次,着眼于民生福祉类社会安全,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社会保障的重要社会功能就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运行,是人民安居乐业、政党执政稳定的基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再次,着眼于社会失范类社会安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化,不仅表现在形成庞大的社会中间层,塑造橄榄型社会结构,还表现在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民众的智慧和动力激发出来,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真正形成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打造稳固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的民众基础。此外,应当加强基层法治化建设,鼓励民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打击刑事犯罪,正确引导互联网舆情,避免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恶性事件发酵。
最后,着眼于文化价值类社会安全,塑造社会信任和价值认同。社会信任虽然是一种不易把握和测量的社会心理,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任危机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安全危机。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社会安全理论认为,在社会领域最基本的概念即认同,从定义上来说,社会安全就是关于自我持续认同的群体安全。因此,塑造社会信任是凝聚社会团结的情感基础,只有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认同,才能生发出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积极拓展社会政策体系
归纳来说,中国的社会政策体系绝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不会一经建立便一劳永逸、亘古无忧,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安全屏障。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政策体系,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拓展。
一是从贫困救助向机会公平转变。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社会政策的重点应从基本生活条件满足的现金救助向给予贫困者及其家庭更多机会过渡,从“补救式”“兜底性”的设计思路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公平转变,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
二是从社会保险向福利体制转变。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政策体系中,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侧重于就业保护和经济发展导向,由此带来制度碎片化和受益对象群体的分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对现有的社会政策体系进行整合,并逐步统一到不以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户籍身份特征为基础的政策轨道中,这就意味着,当前以社会保险为制度主体的社会政策体系,需要适当调整制度目标,构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国家福利体制。
三是从社会安全向总体国家安全转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安全是前提条件。同时,社会安全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紧密相关,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体育等多个政策领域做出适当应对,并使社会政策与之协同发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政策体系创新发展研究”(23ASH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