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有利环境
2023年02月22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22日第2595期 作者:李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必然要求。

  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持续加深。根据2020年“七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3亿大关,年净增量在2022—2025年间平均可达1100余万人,我国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预计达到22%,2022—2025年间累计提升约3.2个百分点,我国自此由轻度老龄化转变为中度老龄化。“十四五”时期除了开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之外,同时还开启了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快速人口老龄化,在“十五五”时期和“十六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会显著放缓。根据相关测算,到2035年时,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4亿大关,所占比例将随之达到30%,我国将会从中度老龄化转变为重度老龄化。“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不仅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关键期。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年龄段为主,高龄化问题尚未凸显。低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长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第一驱动力。从60—69岁这一年龄段看,老年人口数量在“十四五”时期预计会增长近1300万,达到1.6亿多,到2035年预计再增长约5000万,进而超2.1亿;其在老年人口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始终高于半数,直到2035年以后才会降至半数之下,同期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则有所放缓。与此相对的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虽然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但其相应比例基本维持在不超过15%的水平,变化不大。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总体上徘徊在约12%,甚至由于低龄老年人口总量的迅猛增长而略有回落。“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老龄化与高龄化交织并进的问题暂未充分显现,低龄老年人口仍然占据主体,由此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窗口期。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不识字现象基本消失。受教育水平提升是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最突出的特征变化。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近些年迅速改观,未来这一势头还将长期延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标志性地迎来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口超过半数。同期,老年人口基本不识字率将下降至10%左右,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则上升至超17%。到2035年时,基本不识字率在老年人口中缩小至不具有显著意义,而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开始大幅上升。低龄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尤为明显,“十四五”时期末,60—69岁老年人口基本不识字率将低于5%,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突破9年,总体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伴随老年人口快速知识化,由此成为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潜存的发力期。

  挖掘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多维功能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有助于平衡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降低、结构老化,也是人口老龄化的一大典型特征。在“十四五”时期,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预计减少约2560万人,同期,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则将升高约0.5岁,达到约40岁。到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老化趋势虽不明显,但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预计进一步减少6340万人,降低至8亿人以下。未来,“60后”这一第二次出生高峰形成的人口队列相继达到60岁,逐渐步入老龄,将引发与历史上“婴儿潮”相对应的“退休潮”,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的问题长期延续。伴随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减少以及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在“十四五”时期将提高6个百分点,到2035年时再提高16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陡增,“退休潮”叠加“领养老金潮”。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庞大,而其在文化素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与相对大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开发这部分人力资源有利于填补就业需求缺口、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夯实财富储备基础、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从而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能力。

  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既有助于实现老年人口自身劳动价值,也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口精神健康,增进老年人口认知能力。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抑郁等为代表的精神健康问题处于相对较高发生水平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约有6%的老年人口(约合1500余万人)患有抑郁障碍,而超过18%显现抑郁症状。作为另外一种典型精神健康疾病,失智在老年人口中也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失智老年人口规模也达到约1500万人,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水平超过15%。以上两者不仅会让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下降、功能障碍增加,也会带给全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众多研究表明,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可拓展老年人口社会网络、改善老年人口社会参与,显著降低老年人口精神健康疾病风险,特别是有助于老年人口维持良好认知水平,进而强化老年人口自我健康支持能力。开发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不仅是落实积极老龄观的有效举措,而且是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有益举措。

  创造环境开发利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

  尽快厘清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障碍,创造老龄就业支持环境。目前,以社会保障和财政税收政策等为典型代表,我国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限制依旧突出,政策激励则显著不足。为此,应当加快步伐建设“有意愿就有机会”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切实提升老年人口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参与度。全面梳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着眼其中对老年人口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构成直接障碍的各环节,形成深化改革清单。重新设计与我国老龄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我国老年需求变化相匹配的全员人力资源开发制度框架,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同时,进一步突破社会保障、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退休后再就业政策限制,形成导向性更明确、操作性更强的退休后再就业政策激励,打造全年龄开放劳动力市场。

  系统评价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条件,创造老龄继续教育环境。目前,以老年大学为典型代表,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文体娱乐导向要明显强于技能培训导向,未能对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构成强有力支撑。为此,应当加快步伐建设“有能力才有机会”的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为老年人口提供更为精细化、全方位的继续教育服务。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所有政策,推进终身学习立法进程,推行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推动终身教育社区化发展,推升终身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动态监测调查,持续优化老龄继续教育资源,不断畅通老龄继续教育渠道,探索“学分银行”“智慧课堂”等新模式,打造“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等新品牌。充分发挥老年人口朋辈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先学先会带后学后会,激活老年人口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源。

  全面把握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多维意涵,创造老龄发展友好环境。长期以来,老年人口作为家庭照料者或者家务劳动者的传统型社会规范以及尊老敬老要让老年人口功成身退、颐养天年的传统型社会观念,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人口人力资源的全过程全方位开发。为此,应当在积极转变思维方式的同时,努力推动低龄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认可老年人口开展家庭照料、从事家务劳动等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家庭内外都是老有所为的重要场所、老年人口有力推动家教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明确社区治安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一系列老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基本形式,在全社会培育让老年人口想在哪里发挥余热就能在哪里发挥余热是更高层次尊老敬老的重要认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