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2020年12月17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7日总第2071期 作者:展鹤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承、巩固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内容上要实现多样化,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形式上要在不忘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高校应加快步伐、转变思想、创新路径,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成效。

  强化责任担当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在新形势下进行伟大斗争、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高校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和任务的了解,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自身历史使命,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建设,有理有据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高校社科工作者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入的理论剖析、严谨的逻辑链条、身边的现实案例,旗帜鲜明地批驳西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帮助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行同向建设,加大思政课在教师和学生综合考评中的比例。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师资结构,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工作实效

  与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更加侧重于发挥隐性教育功能。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历史命题,向大学生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以显性的、直观的方式来进行的,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理论渗透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注重实践养成。

  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一是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念、办学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二是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高校要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团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党团支部组织生活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将提升价值引领力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鼓励辅导员把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拓展传播途径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高校应在使用书籍、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对马克思主义的快速、高效传播作用。要重视通过互联网及新媒体,建立“思政网”“马克思主义教育专题网”等专题网页和网上党校、网络课堂等平台,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书目荐读、先进典型榜样示范宣传等栏目,为高校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途径和机会。

  同时,高校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创建马克思主义教育话题或专题栏。结合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形势、经济态势等信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自己感兴趣的实际案例和行业发展。要让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提升教育实效性。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