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创造博士生走向学术研究的高水平起点,营造博士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打造博士生优秀论文脱颖而出的发表平台,《中国文学批评》从本期起,推出“博士生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青年学者生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应当有自觉的使命意识。学术不仅是一种学理的传承,更是时代精神的凝练,文学是时代精神最敏感的神经,我们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阐释,应当始终立足于当代,立足于我们当下的思想情感和心灵建构。学术研究不是寻章摘句,也不是概念术语的堆积,理论的力度最终取决于我们内在生命的力度,而一个人文学者的内在生命取决于他对社会持久的关切、对未知领域不懈的探索,并凝练为每个学者独特而又具有普遍共鸣的表达。
本期遴选的三篇文章,从概念考辨和历史梳理的不同角度呈现了当代博士生的兴趣和思考,概念只有附着于历史的内涵才不会沦为空洞的演绎,历史也只有上升为理论的建构才能明晰其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期待当代博士生致思的方向,文学研究不是史料或者概念的考古学,应当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才能够赋予史料和概念以生命。
期待我们这个专栏能为文学专业的博士生提供一个思想试炼和表达的舞台,“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
摘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通过将“大众化”的方向具体指为“为工农兵服务”,突破了以新文艺为“体”、以民间形式为“用”的思路,向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提出经由思想和艺术上的改造与工农兵群众完全结合,支持热爱他们“萌芽状态的文艺”的要求。而知识分子则从根据地的语境出发,将《讲话》关于“工农兵文艺”的制度设计转译为以“赵树理方向”为标准的民间文学运动。不同于以往由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文学进行的单向改造,由《讲话》重启的民间文学运动呈现为“工农兵文艺”对于知识分子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双向再造和融合。
关键词:《讲话》 工农兵文艺 民间文学运动 赵树理方向
作者牛婷婷,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23)。
“思维降格”与“思想层次” ——焦竑“华实”观三论
摘要:“华实”作为一种“思维降格”的表述,实则有丰富的阐释空间与“思想层次”。晚明理学名家焦竑借“华实”理解当时的时世与士风,并形成了自身的学问次序和诗文思想。焦竑“华实”观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层次”,更有“性命之学”作为“一贯”的思想线索。“性命之学”的核心是《中庸》的“至诚之道”。焦竑以追求“至诚”的“性命之学”为“实”,面对晚明“纵乐的困惑”,便有“华繁实寡”之叹;观学问次序则有“三教会通而儒家先,一切皆学而诗文次”的序列;观诗文创作则有心性与治道为要,诗声与意象为辅的思想。“华实相副”不只是简单的文论思想,更是作为“华实”关系的理想,成为焦竑生命体验与思想世界的写照。
关键词:华实 文质 焦竑 思维降格 思想层次
作者程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
论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特征
摘要:中国古代艺术意象蕴含了深刻的空间观念,突出体现在“俯仰流观”的感知视角所形成的“心见”空间、主体情感化充盈所形成的情感情绪空间、艺术呈现上的虚灵空间和艺术意象以有限抵无限的空间意旨。“俯仰流观”的观物视角实现了由物象向艺术意象的空间转变,情感化的充盈使得主体与外物达成相互交融的空间体验,虚灵彰显了艺术对空间的审美性探索,而拓展无限审美视域则从根柢上展现了古代艺术意象在空间上的审美跨越。古代艺术意象的空间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艺术的生命精神、宇宙意识和超越观念,以及通过审美共情而达到古今融通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俯仰流观 充盈情感 崇尚虚灵 无限境界 古今融通
作者初娇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41)。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