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似乎需要的是客观求实的严谨态度,语言学研究亦是如此。神经语言学从最初的病理学研究到如今利用ERPS、fMRI等手段从神经生理学视角探究人类语言加工,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理论构建到实证研究的过程,因此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门和前沿方向。然而,俄罗斯学者于1968年首次提出“神经语言学”这一术语,则是从斯拉夫主义独特的艺术观出发,在文化历史发展论的指导下,以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突破了西方实证主义研究瓶颈,促进了该学科的建立与大发展。
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和德国神经学家威尔尼克等,迥异于拉斯克、博普等人文学者于19世纪开创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对失语症病人的实验与观察,总结语言障碍和大脑的对应关系,开辟了一条“科学型”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之路。到20世纪初,西方学界就失语症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仅凭解剖实验手段和医学理论难以全面认清这一复杂问题,几大派别围绕着失语症分类和大脑功能整体或定位论这两大问题分庭抗礼,使得相关研究陷入了索洛维约夫曾总结过的“西方实证主义危机”。
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学者雅各布森以语言的诗性功能研究为基础,创新地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应用于大脑与语言关系研究,并在索绪尔“组合与聚合”理论基础上,提出“邻近型和相似型”两种失语症障碍类型,为平行发展的“人文型”与“科学型”语言学道路搭上了互通的桥梁。俄罗斯心理学家鲁利亚则进一步发展了雅各布森理论,提出影响至今的失语症六分法,并继承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结合对大量二战脑伤战士的临床治疗和观察,创造性地提出了大脑功能的动态定位学说,并创作出第一本神经语言学专著《神经语言学基本问题》。以雅各布森和鲁利亚为代表的俄罗斯神经语言学派摆脱了西方由医学专家主导的模式,突破了实证主义危机,并直接推动了学科的建立与大发展。
雅各布森能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来构建非结构主义学说,并确立了神经语言学的“语言学”地位,并非偶然。正如洛特曼的评价,雅各布森并不是语言学家,而是一位“科学中的浪漫主义者”。“科学”与“浪漫”的融合构成了俄罗斯学者科学研究中独特的艺术观。在传统人文研究中,雅各布森表现出善于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当时世界语言学先锋流派结构主义的权威性,并打破了索绪尔对共时和历时的严格区分,批判式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思想。而当雅各布森关注到神经科学研究时,他又表现出其“浪漫主义”的一面。在西方失语症实证研究基础上,他联想到结构主义“组合与聚合”理论,推导出失语症的两大类型,并进一步联想出两种失语症类型所对应的“隐喻”或“转喻”功能受损,其思维跨神经医学、语言学和诗学等多领域。在我们看来,雅各布森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而在他本人看来,学科本不应设边界。在其“整体观”思维下,语言学应该包含人文和科学两方面。
俄罗斯学派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艺术观的形成,与独具一格的斯拉夫主义哲学密切相关。19世纪西方学派的实证主义倾向无疑受到笛卡尔、沃尔夫唯理主义盛行的影响,主张对“身外之物”与“身内之物”做出严格区分,并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斯拉夫主义则是在欧洲主义催化下民族觉醒的结果,而斯拉夫民族性又源于其民族信仰,后者强调人的内省的重要性。斯拉夫主义影响下的科学研究范式,注重在对事物“外部观察”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其“内在探究”,是一种内外二元融合的范式。例如雅各布森在提及索绪尔的二元对立说时,并未如后者将二元绝对对立起来,而是将二元辩证统一融合,强调了二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鲁利亚的研究中,也无不体现着社会与心理、言语与意识、理论与实证的二元融合,甚至多元统一。因而,雅各布森等俄罗斯学者更能打破常规,善于调动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各元素间的联系,从而全面把握对“语言”和“人脑”关系的探索,实现“科学”与“浪漫主义”相统一的艺术观,彰显了20世纪俄罗斯神经语言学的个性特征。
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可借鉴俄罗斯学者的独特艺术观,特别是在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是要将“外部观察”与“内部探索”相结合,将科学研究的批判性与人文研究的浪漫性相结合,将科学实证的严谨性和人文思维的发散性相结合,将科学体现的客观理性与人文体现的民族智慧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论。从而进一步启发创新思维,全面认识研究对象,探寻出最优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需求与客观条件出发,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模式化与生搬硬套。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应注重内外培养的结合,以培养“科学中的浪漫主义者”为目标。雅各布森一开始并未如其他学者对语言学科范围做出界定,而是在不停地寻找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和交叉之处。这种“整体性”思维正体现了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也应成为外语人才培养的着力之处。一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应局限于外语学科,而应以产出为导向、以思政为补充,按需将文学、哲学、心理、认知科学等理论合理整合;另一方面,在语言能力培养中,更加重视学生内在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多学科协同思维能力,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做到科学与人文的跨界融合。
(本文系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Z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