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民族地区主要指保亭、琼中2个黎族苗族自治县,昌江、白沙、乐东、陵水4个黎族自治县,以及三亚市、东方市、五指山市3个享受民族地区政策待遇的市。上述9个市县的陆地面积共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7.5%。这意味着,在海南办省建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海南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海南民族区域特点为依据,扎实推进海南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为海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数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说:“中国共产党一再强调,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实现少数民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便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目标。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于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调研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和经济模式时便提出:“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的自然地域分工条件,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民族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种、养、加’的经济模式。比如办好庭院式经济,按户创建小果园、小茶园、小山村、小池塘,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等。提倡短中长结合,种养加结合。”随后的十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关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实践,2016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走创新发展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找特色经济支撑和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便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
十九大以来,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植根于广大农村的海南民族地区而言,其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于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实现海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和人民富裕。
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为海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准确切的定位和途径。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习近平总书记为海南人民所规划的美好前景是“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实施好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利用好各项政策优势,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15年来,“两山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共识和行动指南,也成为海南及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海南于2009年启动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先行规划和建设了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万宁市长丰镇边肚村委会文通村、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罗帅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被批准挂牌。这一殊荣是对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肯定,是进一步落实和推广这一项目的重要动力。
2015年,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2016年,海南省政府提出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同年发布《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和《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内容范围,成为海南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支撑。至此,对于植根于广大农村的海南民族地区而言,将民族地区自身发展融入海南发展战略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美丽乡村交映生辉成为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途径。
再次,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抓手,有效推进海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2009年,海南省启动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也成为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条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继2014年首批三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批准挂牌后,2017年海南省建设完成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三亚中廖村、东方报白村、琼中什寒村、琼海加脑村等11个村寨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海南省大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将少数民族村寨打造成既能够彰显海南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够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海南美丽乡村新风尚。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依托于《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海南省乡村民宿发展规划(2018—2030)》《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等优势和特色政策,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也逐渐形成了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生态环保、民族团结、特色产业“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根本任务,海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海南建成8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万宁市南桥镇桥南外村、东方市大田镇马龙村、澄迈县仁兴镇新兴苗村等9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至此,海南共有23个黎族苗族村庄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事实上,海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南经验。
第一,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走出科学发展之路。在海南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中,始终以最大程度保留少数民族村庄特色,以保护和弘扬黎、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准绳。结合民族地区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依托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森林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海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态势。
第二,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己任。2019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宣布脱贫,2020年2月9日,五指山市、临高县和白沙黎族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海南省5个国定贫困市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在已入选的海南2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中,来自于国定贫困市县的少数民族村寨有11个,说明海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海南民族地区特色乡村建设始终与脱贫攻坚密切结合,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把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从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持续关注民族贫困地区在安居、产业、就业、生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扶贫工作,推进民族地区全覆盖式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到户到人的工作模式。截至2019年底,海南民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28.63亿元,实现约10.87%左右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可以说以特色民族村寨建设为总抓手的脱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海南民族地区已经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牢固的社会稳定和物质保障基础。
第三,以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为保障,持续不断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2019年7月,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着力解决影响海南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为海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具体工作中,广泛开展民族特色活动如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抢救保护活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等,对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海南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发展动力。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