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旅游扶贫成果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2020年09月30日 1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30日总第2022期 作者:从佳琦

  产业思维、市场导向、农户参与、企业带动、政策扶持是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旅游扶贫的制胜法宝,更是巩固旅游扶贫成果、深化提升脱贫成效的有力保障。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方式,其根本是产业自身发展,即通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旅游扶贫成果,释放产业脱贫效能。目前,尽管有一些资源优、政策佳、产业基础好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实现了脱贫,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并不高,脱贫成果尚不稳定。

  随着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有了较大提升,道路交通、食宿接待、厕所等设施建设具备了一定基础。未来应继续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硬环境”。同时,还应将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软环境”的优化上来,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运用行业标准指导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二要加强特色化经营,依据不同游客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经营能力;三要加强专业化服务,对贫困农户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拓展推广营销渠道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乡村旅游扶贫的两个关键环节,即如何让深藏乡村的旅游产品走出贫困地区,把远居城市的游客吸引进来。乡村旅游扶贫后续发展乏力,从市场角度看,主要是缺少一条旅游产品与游客之间的“快捷通道”,因此应在拓展推广营销渠道、搭建供需通道上做足文章。

  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接触更多目标客户群体。为更好地“引流”,在利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还应广泛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将新媒体“流量”转化为“游客量”。二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旅游吸引力。目前,乡村旅游同质化与游客“求异”心理之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未来的市场营销必须打“品牌之战”。通过挖掘在地文化和资源,或融合文化创意和旅游新业态,或结合本地特色标签,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并通过网络营销、公众营销等制造热点,吸引市场关注。

  创新旅游扶贫模式

  目前,乡村旅游扶贫主要依靠帮扶,运作模式主要有“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村集体+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这些模式在发挥旅游扶贫效能上作用明显,但在扶贫收益分配上也存在弊端,公司和村集体获得最大收益,而贫困农户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参与的被动状态。

  旅游扶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即广大贫困农户深度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并从中获得收益而实现脱贫。一是带动贫困农户广泛参与。推广以农民合作社、农户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等为平台的参与形式,以群体参与带动个体参与。二是拓宽贫困农户参与渠道。除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资产入股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还鼓励贫困农户通过运营农家乐、旅游务工和农副产品销售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三是确保农户经营主体地位。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创业、自主经营,探索农户经营的“成长型”参与模式,变依靠外界帮扶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打造产业融合扶贫链条

  龙头企业是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在今后的旅游扶贫、脱贫过程中,龙头企业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更大力度支持、更深层次参与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完善与贫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第一,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办旅游开发公司或牵头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培育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创建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态庭院、休闲农庄和农业主题公园。第二,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园、基地等,发挥扶贫项目聚集效应,打造农旅、工旅、商旅、文旅产业融合扶贫链条,形成农业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等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为贫困农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贫困农户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构建旅游扶贫长效机制

  乡村旅游扶贫使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离不开扶贫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取得一定脱贫成效后,还应持续保持政策稳定,构建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

  一是提升产业地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把乡村旅游培育成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将旅游扶贫从脱贫攻坚的“工作抓手”升级为产业培育的“有效途径”,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二是完善要素保障。制定财政、金融、就业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促进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更多地流向贫困地区,为乡村旅游扶贫注入新动能。三是加强评估检查。构建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评估体系,对旅游扶贫成效进行评估检查,确保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太行山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2016014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