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自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结合之前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富有历史意识,饱含历史经验,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思想。
第一,历史本体论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这是对历史的连续性的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所阐发的历史本体,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本体和主体,“中国梦”就是基于这一历史本体和主体而言的。现代世界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这是对历史的人民主体性的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历史中有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蕴藏着全球治理的政治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阐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阐发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把中国历史视作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所论及的历史本体,亦指世界历史的“本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一体发展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历史行进到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世界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是对全球治理的现实回应,也是我国在新时代基于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等提出的“中国方案”,其根本的宗旨就在于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第二,历史认识论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把历史视作“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善于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他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基于自身文明传统提出的全新主张,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的重大理念,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论意义和指向,它既来自“天下一家”的中华文化传统,也彰显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世界胸怀。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关系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
根本而言,只有把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年斗争史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统一起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第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中国近百年历史从纵向看,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实践和历史认识过程。研究中国近百年变革的历史辩证法,可以提高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重要论述中蕴含的历史辩证法在根本上是一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战略辩证法。“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两个大局经世治国的优异答卷,为我们科学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南。该卷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系统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总体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根本制度,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上运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格局宏大,具有伟大的战略辩证法意义。
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辩证法,要求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及其本质,又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规律,还要求有效化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关系。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要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所有这些,都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从战略上进行思考和谋划,亦在印证他所说的“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强调人类共同利益和责任,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大疫当前,人们更能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中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它涉及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的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理论,而是现实的、活生生的历史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品格和现实指向,即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历史自觉性,高度的历史自信心。这一历史理论昭示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国和世界擘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分社)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