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彰显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
2020年09月04日 08: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4日第2004期 作者:梁星亮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民族危亡的艰辛考验,以无私无畏、敢于牺牲的革命意志和豪迈气概,彰显了对理想的坚决捍卫,展现了对信念的执着坚守,开创了伟大的延安时代,开辟了伟大的延安道路,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险境中确立新使命

  长征胜利结束,新的使命等待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去完成。当时,国民党军队不断侵扰我根据地,根据地内正在进行“肃反”,中共中央立足未稳,红军急需补充兵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西北根据地就难以发展,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也是难以完成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这里何以立足?何以生存?

  一是安定地方。党中央处理了根据地的错误“肃反”问题,鼓舞了苏区广大军民。西北苏区群众看到党中央对刘志丹和西北苏区如此关怀,发自内心地支持党和中央红军,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是巩固苏区。党中央在吴起镇期间,确定了党和红军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即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三是改变策略。中共中央根据中国政局的巨变和共产国际的指示,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为了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以调停人的角色,不仅斡旋了事变期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制止了可能爆发的内战危险,更取得了蒋介石对国共团结抗日的承诺,对和平解决事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困难中同人民在一起

  1941年边区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骤变,财政情况也急剧恶化。农民由于征粮负担过重,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敬鬼神而远之”。

  针对边区不顾民力的征粮政策,毛泽东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强调,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仅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决救国公粮的问题,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

  毛泽东把不顾农民负担征收公粮的做法称为国民党的作风。几十年后,邓小平也提及此事,深有感慨地说到,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他善于从群众这样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后,陕甘宁边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全边区的农民、工人、士兵、学生和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是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凡是好好组织了劳动的家户、机关或部队,都已做到‘猪羊满圈,骡马成群,瓜菜满地,粮食满囤’,真正丰衣足食了。”

  在转战中为国家谋大计

  1947年党中央形成战事环境下的特殊体制——三委分工:前委指挥陕北战争;工委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后委统筹后方。三委互通情报、集体决策。

  中共中央既指挥前线作战,也关注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既部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也谋划建立新中国的大计。在小河村期间,是毛泽东等同志最为振奋的日子,战略进攻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在神泉堡期间,是毛泽东等同志工作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在10月10日这个被国民党政府定为“国庆”的日子,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在杨家沟会议上,毛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回答了怎样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光明,挑战严峻。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