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互联: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之基
2020年09月02日 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日第2002期 作者:吴满意 叶本乾

  大数据时代是“量化一切、万物皆数”的时代。大数据浸润到人类生活,大数据时代的战略目标是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核心,实现一切皆可数据化并找寻内在规律性。近年来,学界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尽管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实践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创新问题的思考依然显得分量不足。例如,研究中关涉的概念多而共识度低,分析框架叙述得多而深入论证少,系统性互联方法集成度偏弱,整体推进的矢量向量方式有待强化,过程解析的嵌入度软化弱化明显,可测评可验证性不足等,这都意味着崭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方式的生成还需较长时间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推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需要在守正创新中着力强化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以系统性互联的理论认知、方法应用和实践,加快建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理念更新线程的系统性。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悠久绵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革。技术变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变革,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由单线程串联到多线程并联,再到系统性互联,在每个阶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途径与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单线施教、单维接受,呈现的是单线程串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单向性灌输、参与度较低、过程简单化、实效性较差。随着时间推移和现代技术的产生发展,教育主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呈现的是多线程并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多主体合作、双向性互动、参与度较高、过程较复杂、实效性有所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理念、载体、途径、内容、体系等方面发生革命性的重构,全域性、全时性、全程性、全员性、全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系统性互联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具有多元主体的融合一致性、全域拓展的互联互通性、互动参与的即时高效性、创新过程的优化智慧性、实效提升的可测量性,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统一、内化与外化统一、渐变性与突变性统一、民主化与个性化统一、社会化与个体化统一、可控性与非可控性统一、德治与法治统一的愿景与使命。

  多元主体融合的一致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根本问题。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单一教育主体到互相有张力、目标不一致的多元教育主体,再拓展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民众等多元主体融合的一致性。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基于间歇控制算法融合各个主体,通过线下线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育人载体,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和一致性,构建和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思政”格局。

  全域拓展的互联互通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显著特征。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呈现出全域拓展、互联互通特征,从传统的灌输途径单一、反馈效果缺失到目前的双向反馈、效果有所提升,再发展到途径多向、场域多变、方法多元、手段多样、反馈多相。要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基于对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尊重,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空间和社会网络空间中建构“时时可得、处处可及、人人可教”的情境空间,强化主客体间多元互动,彰显主体间互联互通与客体的多相反馈的有效交互,不断构建和形成网络状互联互通模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互动参与的即时高效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突出特点。进入大数据时代,就是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生态、运行格局、方法手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即时高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且主客体可以不断相互转换。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形成人人能够有序有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

  创新过程的优化智慧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特定的时空境况,遵循客观规律,探索和寻找新的实践场域。进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呈现不断优化智能、智慧高效特征。构建大数据支撑、集体研判、全域协同的智联预警系统,实现了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的范式转换,制造并不断重塑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进路。要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智慧化,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数据时代同频共振规律,探寻其运行机理与发展趋势,从而建构理念新颖、视点清晰、实操性强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

  实效提升的可测量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互联模式的结果导向。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建立起连接国家、社会、家庭、民众的数据网络,在数据的交互、隐私的保护等方面,完善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体系的科学发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借鉴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支持,借力大数据社会资源和数据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挖掘,可以建立以个体与整体思想状况为因变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要素为自变量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模型。构建以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介体、教育方法为评价维度的评价体系,将科学运算结果反馈给评价者,实时对教育过程作出有效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之,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点、线、面、体方面展现出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实践,系统性互联模式已经显现。因此,需要学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不断强化大数据思维理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化转换,有效推进载体融合一体化,不断推进内容深化和全域细化,创新和实现效果优化、范式转化、体系美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