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资源支撑保障机制
2020年08月26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6日第1997期 作者:钟慧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多层次、多体系的资源支撑和全方位保障,而目前普遍性地存在着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内部矛盾以及各要素之间无法相互促进的问题。针对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突出的资源分配矛盾,应当在继承脱贫治贫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推进机制化、制度化建设,促成多层次资源支撑保障机制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完善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赢得反贫困斗争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体现于从上级领导层面统筹好相对贫困治理的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以及工作落实与指导;其次凸显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汇集社会各方人才力量与资源优势,形成相对贫困治理的合力机制;最终体现在基层党组织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下沉相对贫困治理劳动力资源,最为基础的是发展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志愿服务机制、消费帮扶机制等整合机制。在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党中央形成的外力驱动与贫困农民的内生动力相促进、支援“输血”与主动“造血”相转换、“先富”定向支援带动“后富”脱贫致富的机制,应当在相对贫困治理当中得到巩固与发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着眼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强化相对贫困治理“造血”功能,激发群众脱贫治贫内生动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群众主体的协同机制的完善。一是健全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机制。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创业致富能手等实现人才资源“引进来”与培训村里治贫致富骨干实现人才资源“走出去”相结合的扶智机制,提高治贫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健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机制。结合治贫具体举措开展思想疏导与道德建设,完善适应相对贫困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和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积极的脱贫致富意识,提振“脱贫自信”。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与壮大特色产业相结合,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自然资源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决定着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和难度。相对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长期存在,一是原有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长期保持适度张力,杜绝出现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甚至是资源耗尽等不可逆的恶果。二是后脱贫时期还会衍生出次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包括生活污水与垃圾的处理、违规建筑、养殖产生的生态破坏、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等。三是相对贫困地区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物质生活问题之后,发展问题、精神生活提升问题就会越发地突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特色产业脱贫为重点,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建设相对贫困治理,才能够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的路子。相对贫困地区可以引进与联合企业对自然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的规划与开发,打造休闲旅游产业,以乡村特产形成特色产业。同时嵌入有效的生态资源保护机制,让群众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的新风尚、新文明。

  坚持加大资金投入与廉洁治理相结合,推进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各类投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保障,其中财政投入发挥着主体和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既是贫困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也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合理地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并通过公开透明管理与廉洁建设,能够为资金有效运用、有效增殖提供保障。一是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实行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机制,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机制,形成扶贫项目整合扶贫资金机制。二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金融机制向贫困地区的扶贫贴息贷款、资金互助、支农服务工作机制建设。三是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体系,政府要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进行精准使用,让扶贫资金的使用在阳光下进行。四是构建全面监管体系,完善领导干部问责机制,持续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切实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力度。

  相对贫困有效治理的资源支撑保障机制内在地要求各要素之间形成协助一致、有序发展的关系,并在相互供给、各自发力中保持一定的度与量的平衡状态,在最优化系统构成上促进资源整合。需要以系统的思维整合资源,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集中发力,推进资源支持保障机制化建设,既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形成集中发力机制,又要精准投放资源,形成精准机制。将整合的多种资源针对“贫根”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形成精准机制。唯有真正地将治理格局与精准机制相结合,才能为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整体性方略保障与机制支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问题治理机制研究”(2020MYB05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