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夏石窟壁画呈现多元文化
2020年08月17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7日总第1990期 作者:沙武田

  西夏艺术是构成11—14世纪宋、辽、金、夏及回鹘、西藏多民族艺术多元文化网络关系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这一时期中国多元艺术史的重要内容。20世纪初黑水城绘画艺术品与80年代敦煌石窟西夏洞窟壁画的全面公布,为西夏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同时也掀开了西夏艺术史研究的新篇章。

  总体上观察敦煌石窟群中西夏洞窟壁画内容及其艺术风格,可以看到多元多样文化影响下的西夏艺术有传统和守旧的一面,也有创新和变革的浓厚印记,在变与不变之间追寻着佛教信仰主导下的艺术张力,极富时代特性。

  西夏艺术遵循敦煌传统

  在沙州的莫高窟,到了西夏时期,以重修、重绘前期洞窟为主要营建方式,洞窟壁画的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特征,明显受敦煌传统的曹氏归义军晚期和沙州回鹘艺术影响,作品以各类画面简洁的净土变为主。莫高窟西夏传统样式的净土变类经变画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对唐五代宋画面结构复杂、人物情节丰富、有建筑架构、山水环境做背景的经变画大幅度改造,变繁为简,剥离和抽取了之前经变画中作为画面重要内容的环境、背景、辅助、铺陈、描述性的内容,仅以上下左右平行的供养式大菩萨环绕主尊佛的形式表现。这些绘画作品从艺术审美而言,观赏性颇差,绘画语言主题不突出,佛教的感染力大不如前,画面的空间想象变得更加空泛,更多的只是以一种更具符号性和象征性的佛菩萨组合的画面来表达和渲染特定宗教空间。洞窟营建所折射出来的复杂的历史感也大打折扣,仅以简单的画面强调功德主的功德观念,或者可以把洞窟中的壁画理解为仅属特定空间的礼仪实践对象的存在而已。这样净土式的经变画定名也不具体,主尊尊格特征不明,画面中没有之前同类经变画的具体标志性图像元素,艺术风格是归义军晚期风格的延续,传统性是明显的。

  西夏艺术积极变革

  与莫高窟西夏壁画艺术完全不同的现象是,在瓜州的榆林窟、东千佛洞,同一个洞窟中往往会同时出现分别受宋、辽、金和藏传绘画影响的艺术画面,属于全新的艺术风格和题材样式,完全没有之前唐宋时期的风格与样式,题材内容也是全新的,变化极其明显,属于西夏佛教及其艺术变革思想影响下的全新样式。

  整体观察这类洞窟壁画,从其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特征的表现上看,虽然颇为复杂,但还是有迹可循,追踪溯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1.藏传密教坛城曼荼罗壁画,最集中的洞窟即是莫高窟第465窟,另在榆林窟第3窟、第4窟,东千佛洞第2窟、第6窟、第7窟,五个庙第1窟均有相关的题材画面。

  2.具有明显的藏传绘画风格和特色的壁画,尤其是背景为岩石的说法图、经变画,代表如东千佛洞第2窟、第7窟东西两壁,榆林窟第4窟说法图式曼荼罗降魔成道与灵鹫山演说般若图像。

  3.属于宋辽金时期新传入,且广泛流行、带有浓厚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的题材壁画,如东千佛洞第5窟、五个庙第1窟八塔变,以及东千佛洞第2窟的施宝度母像、观音救八难的画面。

  4.具有明显的中原两宋水墨山水风格特色的题材壁画,代表如榆林窟第3窟、第4窟的文殊变和普贤变。

  5.受宋金建筑画影响的净土经变画,代表如榆林窟第3窟的两铺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9窟的东西方净土变、东千佛洞第7窟两铺观无量寿经变,也有文殊山石窟万佛洞弥勒上生经变绘画。

  6.受中原唐宋图像影响的水月观音像、涅槃经变。

  7.受宋、金、西夏版画题材影响的壁画,代表为榆林窟第2窟说法图式经变画,还有莫高窟第464窟后室观音现身的画面。

  8.受西夏自身艺术影响的作品,代表有这一时期流行的国师、上师、高僧像。

  9.在洞窟壁画的一些空间画面中,花枝纹、龙凤纹与佛、菩萨、经变画等交错出现,或者说以花枝纹装饰尊像的背景的做法,也是西夏时期出现的壁画背景处理的新特色。

  10.东千佛洞窟型中出现龟兹式中心柱窟型,后部必画涅槃经变,实际上是受高昌回鹘传入的图本影响的结果。

  以上,我们看到西夏艺术极其复杂的呈现方式。在同一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相互之间区别如此之大的艺术图样和表现方式,其核心原因是瓜沙地区跨文化、跨地域、多元的功德主网络群体和西夏多元文化网络关系。在沙州的莫高窟和五个庙、玉门的昌马石窟,主要是以传统的家族和回鹘人为主的功德主,他们抱着守旧的观念,更愿意选择传统的题材与艺术样式表达心中传统的佛教信仰。

  瓜州是西夏政权最西的统治中心,那里有更多的党项人和跨地区的功德主,他们作为统治者和官方的代表,有较强的革新思想,尽可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兴庆府地区保持一致。他们更愿意选择来自辽、金以及中原、西藏的多元网络和跨地区流行的艺术题材与样式,以彰显西夏自身的文化特点与佛教信仰,这一点和黑水城有更多的相似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16ZDA1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