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实践
2020年08月07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7日第1984期 作者:王欣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他多次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钢琴教学也应当自觉担负起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钢琴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

  众所周知,钢琴是西方传入的乐器。但如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所说:“艺术的根源就在于文化起源的地方。”自钢琴传入我国以来,通过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努力,钢琴文化的西方色彩逐渐淡去,产生了一批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作品,涌现出一批影响世界的中国钢琴演奏家……赋予了钢琴以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储望华的《中国民歌七首》、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都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这些作品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是钢琴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继承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致力于取材传统文化,如储望华的《中国民歌七首》吸收了陕北民歌、四川民歌、湖南民歌、湖南花鼓戏、彝族民歌的神韵改编而成,崔世光萃取山东境内人文内蕴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等。这些钢琴作品教学,通过作品本体和演奏技法的“文化联系性”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钢琴作品创作元素、技法与表现包蕴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力和自信力,进而提升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

  拓展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钢琴艺术表现力。反观当代高师钢琴教学实际,确实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我们的钢琴课堂上,老师拿起谱子就教学生弹奏,根本没有要求也很少有老师给学生分析作品创作的人文意蕴。中国风格钢琴曲教学注重钢琴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教育。例如,储望华的《中国民歌七首》由《浏阳河》《太阳出来喜洋洋》《刘海砍樵》《正月新春》《在那遥远的地方》《情歌》《猜调》七首乐曲组成,其中《正月新春》取材于陕北民歌。针对《正月新春》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演奏技法,而且要深入陕北民歌中去体验、感受其音乐风格及艺术表现,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钢琴艺术表现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等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风格钢琴曲是创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结晶,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诉求和民族的精神力量。例如,黄虎威的《巴蜀之画》是从巴蜀人民的民俗生活中提炼出巴蜀民间歌舞音乐音调创作而成,崔世光依据山东民俗生活景象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 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其音乐背后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发掘其人文蕴涵,这是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师钢琴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操作路径

  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通过相关部门、人员的努力,高师钢琴教学弘扬传统文化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学环境得以改善、教学资源得以丰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等。在此,我们结合自身中国风格钢琴曲教学实践,就在钢琴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作如下概括。

  强化思想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风格钢琴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钢琴作品作为一种文化来理解,树立起高度的思想自觉,真正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钢琴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钢琴教学中通过钢琴作品文化背景、演奏技术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钢琴作品的精神内涵,充分表现钢琴作品的艺术意蕴,终而达到以钢琴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分析其演奏技术,而且要将其置于一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中,深入挖掘每一首作品蕴含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与艺术意境,由此获得良好的艺术表现。

  修订课程标准,丰富钢琴教学内容。截至目前,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不论是技能训练还是理论传授,多沿用西方钢琴教学模式。要改变这一模式,增强钢琴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务必对现有的钢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确立钢琴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为此,我们研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风格钢琴教学曲集》,其中包括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导赏、演奏技法分析和文化拓展等内容,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在编撰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内容时,开篇介绍崔世光的创作历程及该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而分析该作品的演奏技法,最后通过对作品演奏美学原则解读和创演实践环节等,丰富了教学内容。

  培养人文情怀,拓展学科知识积累。“人文情怀是人文知识内化为素质后形成的一种特殊情感与胸怀,人文情怀也是对于人文精神的固守与坚持。”众所周知,但凡杰出的钢琴作曲家、演奏家都有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西方的贝多芬、巴赫、瓦格纳等是这样,中国的傅聪、周广仁、殷承宗等也是如此。无论是钢琴创作、钢琴演奏,还是钢琴批评、钢琴教育,都离不开情怀和精神。我们熟知,钢琴教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而且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在中国风格钢琴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广泛涉猎与音乐相关的文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涵养和修养,努力以文质兼美的品格去演绎和诠释钢琴作品。例如,我们在教授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殷承宗等的《黄河协奏曲》等经典作品时,将作家作品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去,结合作家创作动机、作品包蕴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人文精神。只有把握了作品的人文精神、坚守了人文情怀,才能创演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精品力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诠释出作品的传统文化意境。

  (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第二批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