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以生态主义为原则,从经济发展的整体上内生地控制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利用,切实推进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质量的效益提高的经济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多维意义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追求由数量优先、速度优先转向质量优先、绿色优先,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解决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源头上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经济转型。因此,只有统筹好绿色、低碳、循环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机统一,才能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的提高,绿色、低碳、循环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点。要将绿色低碳循环纳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促进生产要素向绿色产业转移,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交互融合,推进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产业价值链尚处于低端。我国对环境管制和准入门槛的要求较为宽松,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将大量的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加工、装配等低端制造业转入我国,致使环境污染加剧。
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不充分。一方面,我国节能环保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以上的环保产业不足30%,现有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仅是产品和企业数量的增长,而非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缺乏自然资源定价机制,资源环境成本难以进入市场。绿色低碳产品认知不足,导致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市场作用发挥不足,激励手段有限。
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发展不足。其一,我国绿色低碳循环技术起步晚、技术发展不成熟、生产成本高,因而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自有资金和动力进行进一步的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其二,技术研发投资数额大、盈利周期长、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这造成绿色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动力。
资源环境制度体系不完善。受原来分割式管理影响,针对不同资源制定的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持续时间短,资源、环境的治理效率仍然有待改善。而且,我国环境政策以行政手段为主,对排污费、罚款采取“一刀切”,缺少公众、市场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参与。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践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限制过剩产能行业生产,提高排污费标准,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能效管理。实现对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加速行业对落后产能的调整。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从设计、生产到营销全链条共生共融,实现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兴产业。积极引导清洁能源消费,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政策,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加大对电子信息、新型光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应用领域的财政投入,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开发和利用,促进新型节能绿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的财政、金融信贷、税收政策等支持,降低技术研发成本,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促进技术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同时,大力推进对绿色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是加强对绿色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全局技术的突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速绿色技术成果的转化。
加快构建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和制度。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从生产到消费的源头—过程—结果全过程监督管理。促进环保、财政、水利等多部门联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健全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的长效环境治理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民有效互动。推进市场主导型绿色融资机制,创新绿色投资方式,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范围,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