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2020年05月18日 08: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8日第1927期 作者:姜辉

  “5·17”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今天,我们重温和深入贯彻“5·17”重要讲话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这个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属性,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旗帜鲜明坚定方向、坚持真理。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真正成为科学,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只有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并结合实际来运用,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贯穿到阵地建设、学术研究、智库建设、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等各环节,渗透融入到各领域研究成果中。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巩固深化,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功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还需要更有效举措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深刻领会并全力推进“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我们贯彻落实“5·17”讲话精神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一是要立足中国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二是要立足时代特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当前,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时代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剧烈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三、深刻领会并彻底践行“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的责任担当。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是否立足中国实践。我们要坚持以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聚焦党中央关心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我们要通过扎实深入的研究,推出更多对中央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成果。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指导原则,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我们尚未形成一套系统、成熟的解读当代中国发展奇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主体性和原创性还不够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根本性的提升、整体上的突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书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