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今年两会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历史使命与当代价值,科学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未来走向与创新路径,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指南。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立规定向、谋篇布局。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紧紧扭住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则、方向和要求,保持政治清醒、信念坚定、理论自觉,在事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不摇摆、不妥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将其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具体研究中,发新时代之问、解新时代之忧、破新时代之题,切实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契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既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又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牢牢立足这个新时代,深深扎根这个新时代,充分把握这个新时代,全面回应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变迁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踊跃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面临的“六个如何”,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坚守中国特色和本土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路径。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时代发展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扎根中国人民,用优秀作品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时代化、大众化;要立足实际,贴近群众,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用优秀作品展现当代中国人民激情昂扬的奋斗精神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本土化、品牌化。
解决实践问题和时代课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所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实践旨趣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思想创造与创新、理论研究与阐发,而且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以解答实践问题和时代课题为己任,在观察、认识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引领和实践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社会热点、回应人民关切、认真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把握历史脉搏、探寻时代主题、揭示问题逻辑,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更好书写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史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有坚持实践观点,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时代课题,将着眼点聚焦在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实践中挖掘素材、提炼思想、总结经验,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在记录新时代、阐发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中当好理论“排头兵”和思想“先遣队”,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用更多更优秀的成果回馈时代、奉献祖国、报答人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篇章。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山东省委党校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研究”(18BDCJ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