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燕华:习近平国际场域政治话语传播的新特征
2019年05月30日 08: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30日总第1703期 作者:索燕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还在国际场域政治话语传播中率先垂范,积极创新我国对外话语方式与内涵,引导构建对外话语传播新体系。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政治场域话语传播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呈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实干、强调包容、情感真挚等新特征,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第一,以人为本。人本思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安邦治国的重要理念,它讲求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一切要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始终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为世界人民谋利益的广阔视野,将人本思维引向了国际话语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实质上是基于全球视野、造福全人类的发展理念,是维护人类共生共立、实现人类共进共达的治理方略。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工程,让各国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幸福生活。这也是习近平主席实现“中国梦”、共筑“亚太梦”乃至“世界梦”的美好愿景。

  第二,注重实干。中国古人强调行胜于言,西方谚语说事实胜于雄辩,都指出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在国际政治和外宣领域,同样如此。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就经济发展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以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分别出资500亿美元、400亿美元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2017年中国又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此外,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协商确立适当的合作发展模式。针对和平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同样强调实干,他呼吁各国要树立“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的合作意识,面对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共同承担起维护国际与地区安全的责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就针对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务实做法:设立和平安全合作基金,提供无偿军事援助,在社会治安、联合国维和、打击海盗、反恐等领域推动实施50个安全援助项目。习近平主席讲“实”话、做“实”事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大国领袖形象。

  第三,强调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域话语传播中表现出鲜明的包容语态,气度恢宏地展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纵观全球,各国因国情、文化、历史等不同,在发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了参差不齐的发展局面。对此,习近平主席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发展差异,他提倡包容普惠、互利共赢,强调“要合作不要对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习近平主席更是多次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要“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面对具体的文化差异,他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观,坚持求同存异。在国际场域政治话语传播中,习近平主席始终以开放思维审视国际合作关系,以包容语态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诚意和决心,以崭新的大国面貌展现新形势下中国积极拥抱世界的新姿态。

  第四,情感真挚。在对外传播中,建立情感联系、形成情感共鸣是一个重要途径。习近平主席曾经引用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强调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在国际演讲、外访交流中,习近平主席以情生亲、以亲固情的叙述方式是情感思维在其政治话语中的突出体现与应用,他用情感这把钥匙打开了融通中外的交流之门。首先,他善于用有情感、有温度的话语作为开场白,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与听众的关系,消除距离感,增强亲切感。其次,他善于旁征博引,尤其是引用听众熟悉的当地名人名言、谚语俗语,以当地文化作为切入口,寻找产生情感共鸣的交流公约数。再次,他擅长以真情故事打动听众,强化与听众间的情感联系,或是回顾到访国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或是讲述国民间互帮互助、友好往来的真实案例,或是从自身出发谈自己与他国间人、事、物的关联性,以此寻求情感的共通点。正是立足于这些优点,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域的政治话语充分体现出了真诚性,饱含着深情厚谊。在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时,他对40余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说道:“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这里是‘海洋’,你们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可以说,习近平主席以真挚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认可与赞许,让世界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中国。

  (作者系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