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梅:社会发展需要时代化创新
2019年05月30日 09: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30日总第1703期 作者:徐良梅

  人类社会发展动力是关系人类社会何以存续的关键,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追问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哲学难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解释路径。

  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现代工业技术普遍提升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并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时,如何有效、可持续地保持社会发展动力被提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议程。在世界的东方,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自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实践,认真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适合中国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说,今日之中国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创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立足唯物史观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力之源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我们可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具有决定意义。因此,要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关键就要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生产力。从组成要素看,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较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范畴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生命力、创造力的要素。同时,劳动者是劳动工具的研发者和操控者。而要把自然资源改造成为人类社会的财富,劳动者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者只有不断积累劳动实践经验,并改进工具,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进而才能创造社会财富、积累文明成果。而在人类社会的财富创造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从本质上看,一切人类财富的创造都归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努力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普遍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中,脑力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脑力劳动者突出的财富创造能力鲜明地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研发、创造和运用上,这使得科学技术拥有了“第一生产力”的称谓。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守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科学地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人民群众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变革的生力军,成为进行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创造的主角,使得中华民族迅速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并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和价值取向,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队伍里蕴藏着创造历史的实践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策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进而为全人类的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尊重自然 坚持可持续发展

  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从恩格斯的论断中我们发现,人类社会发展不是全然自在的直线状态,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维持在自身发展需求与自然供给相互平衡的状态下进行才能有效、可持续。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亦如,《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这些观念都强调天、地、人要统一起来,要把自然生态环境的运行规律同人类文明建设和发展联系起来,人要在大自然规律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底线,人类只有恪守这一底线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追求自身的发展价值和正义。因此,我们需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因为如果没有生态文明,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就无从谈起,人类社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超越资本逻辑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资本逻辑统摄下的社会大生产,是造就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资本逻辑驱使资本疯狂逐利,就是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创造出最大的利润,全然不顾及其他代价,由此衍生出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引发生态链破坏,使得人类面对空前的全球生态危机。亦如西方学者所言,面对着日渐糟糕的全球生态环境,“应该责备的不仅仅是个性‘贪婪’的垄断者或消费者,而且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处于生产力金字塔之上的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逻辑就是资本家的逻辑,资本的灵魂,就是资本家的灵魂。在此语境下,自然的内在价值与地球命运共同体等观念,根本不可能进入资本家的关怀视野。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应在利用资本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超越资本逻辑的局限,实现经济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新型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我国所践行的新发展理念,它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构建我国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意在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解决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就要求国家对于经济产业发展进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实现全产业链科学规划配置资源。要通过提升经济能源结构利用效能,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进而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当前,全球正面对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等现实问题在根本性上威胁着人类社会发展。根据现实反思人类社会应当如何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分析、认识和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社会发展问题。我们应当将解决路径聚焦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克服资本逻辑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要从人类发展动力之源上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人民立场,让人民在美好生活中实现良性发展;要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新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类同自然的互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