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学史研究的新突破
2022年06月20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0日第2430期 作者:商海燕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兵学通史》(岳麓书社2022年1月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担任主编,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共计7卷,300余万字。该书对中国古典兵学的基本内涵、演变轨迹、主要特征、地位与影响等进行全景式回顾、梳理与总结,在勾勒中国古典兵学的发展脉络、剖析战争与兵学的互动关系、概括兵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总结古典兵学主要成就以及阐释古典兵学的文化价值等方面,胜义迭出、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国古典兵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水平。可以说,《中国兵学通史》的出版是中国兵学史研究的重大突破,集中体现在“兵”“通”“思”三方面的努力与创新。

  “兵”,突出兵学通史的军事特质。首先,该书对“兵学”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认为“兵学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探讨战争基本问题、阐述战争指导原则与一般方法,总结国防与军队建设普遍规律及其主要手段的思想学说”。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该书进一步厘清了兵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改变过去兵学史研究对象宽泛、研究视角兵学特色较弱的现象,强化兵学史研究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强调兵学史研究的军事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兵学史研究的军事特质与特点。其次,坚持军事的视角和历史的方法,围绕“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兵学理论”这一主线与结构贯穿整个论述。以先秦兵学发展为例,西周时期,当时的战争是贵族的战争。军队主要有车兵和步兵,车兵是贵族,步兵是平民,作战以车战为主。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铁兵器的普及、弩机的出现、普遍兵役制的推行、战争区域的扩张,导致了车战的衰弱和步战的兴起,步兵成为主要兵种,战争形态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古“司马法”到《孙子兵法》,其兵学理论由“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司马法·天子之义》)转变为“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孙子兵法·军争篇》),就是这一时期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反映。最后,《中国兵学通史》的写作,尽可能借助于军事的范畴、概念与方法,注重从军事角度考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为例,过去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到军心士气问题,认为韩信之所以部署背水阵,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置之死地而后生。该书从变易主客和攻守转换来分析,给予了新解释,深化了对“背水一战”的认识。

  “通”,注重兵学通史的整体贯通。相较于其他思想史研究,中国古典兵学研究处于滞后状态。正如该书“总序”所言:“成果为数不多姑且不论,即使是有限的研究成果中,质量上乘、体系严整、见解独到之作亦属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词条的扩大与组合,可又没有词条来得科学与准确,犹如‘什锦拼盘’,看不出兵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与规律,见不到兵学家、兵学典籍所蕴含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精神。”思想通史的撰著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思想和典籍的内容,而是基于某种观念、方法和理论,对思想史进行贯通性解析和整体性呈现。《中国兵学通史》的写作强调“通”,在注重整部书贯通性、整体性的同时,还关注各分卷对不同时期兵学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概括,做到整体性与阶段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关注兵学思想发展的普遍问题与共同规律,又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兵学的具体问题与时代特征。例如,该书对先秦兵学的变革与繁荣、秦汉兵学“大一统”的时代特征、隋唐兵学的多元融合、两宋兵学发展的经典化与儒学化、明代兵学的军事训练思想与边海防思想、近代传统兵学的沉寂与变革等阶段性特征的归纳,切中肯綮。

  “思”,强调兵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通读《中国兵学通史》,可以感受到各位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借鉴意识。该书把“兵学主题”作为研究重心,区别不同时期兵学思想的鲜明特征,探索产生这些特征的深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原因,观察和说明该时期兵学思想较于前人传承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增益了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以揭示和深化不同时期兵学主题为中心,以点带面、提纲挈领,从而把握兵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和时代风貌,把握兵学思想研究的关键。《中国兵学通史》在尊重历史、注重史实的基础上,运用阶级分析、历史的、逻辑的、比较的方法,对古典兵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给予客观辩证的分析。以宋代兵学为例,这一时期是继先秦之后古典兵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该书关于“崇文抑武”的时代背景、文人论兵的兴起、兵学儒学化等问题的论述,以及对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反映了作者在学术创新上的努力与追求。《中国兵学通史》的创新意识,还表现为古人思想的价值转化与强烈的借鉴意识。该书充分肯定古典兵学的思想价值,立足于当代的立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致力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有益的启示,“我们虽然不能从历史博物馆里取出古人的‘剑’同未来的敌人作战,但我们可以熔化古人的‘剑’铸造新的‘武器’”。

  《中国兵学通史》的出版,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兵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精华要义及其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古典兵学研究乃至军事史研究、继承和弘扬古典兵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书采取了“武器装备—作战方式—兵学理论”这一研究思路,关注兵学与战争的互动关系,符合军事与兵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与研究逻辑,对于军事思想研究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借鉴。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