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结项鉴定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主持。
该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介绍了项目设计、立项、进行和完成的过程。项目于2014年9月立项,2015年4月举行开题报告会,2016年7月通过中期检查,获得课题经费滚动资助,2020年7月进入结项程序。对于秦统一的条件、进程、规模、影响和意义等相关问题,该项目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认真探讨和说明。项目鉴定结项成果为6部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集和1部古籍整理成果:学术专著为《秦统一新论》《秦国的崛起与秦的统一》《秦统一的考古学研究》《秦统一的军事学研究》《秦统一的政治学研究》和《秦统一与律令秩序》;学术论文集为《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古籍整理成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新校注》,共计234万字。项目阶段性成果150种,包括已出版的学术专著6部、田野考古报告1部、学术论文集3部、资料集5部,共计867万字;考古发掘简报1篇,学术论文134篇,另有待刊学术论文2篇。项目课题组分别与14种报刊合作,开设学术专栏;举办了4次以“秦统一”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还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
王子今随后汇报了结项成果《秦统一新论》,从秦统一的规模、社会文化的历史走向、世界史意义、统一原因的技术史考察与实用主义的胜利等五个方面加以介绍。秦统一的规模不仅是兼并六国,而且包括对北河、南海的经略。不同学派的思想领袖都提出过统一的主张,秦统一合乎战国中晚期历史前进方向。秦国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等方面,具备超越东方六国的突出优势。秦统一是实用主义的秦文化的胜利,也具有世界史意义。
五位子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各自的结项成果,集中说明研究方法、研究进程、研究成果及主要学术创新点和学术贡献。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党社汇报《秦国的崛起与秦的统一》,从政治与行政制度史、文化、族群等多个角度,对秦人崛起与统一天下的进程和原因做了综合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汇报《秦统一的考古学研究》,通过对秦封泥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将其中重要历史文化信息与历年发表的秦简牍资料结合在一起,首次全面而完整地予以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孙闻博汇报《秦统一的军事学研究》,从军事史、军事文化层面,对秦统一的整体军事过程、“初并天下”的确立及其实现,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历史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汇报《秦统一的政治学研究》,特别重视新出土资料的利用,屡有新见;对于传世文献资料的解读,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创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忠炜汇报《秦统一与律令秩序》,选择若干问题进行个案考察,对秦出土律令文献的性质、秦汉律令文献的继承关系进行了探讨。
鉴定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进认为,本项目选题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四次大的统一,其中秦统一的作用最为显著。对于“秦统一”,学界应当给予肯定的评价。课题组成员配置合理、专业能力优秀,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有积极意义的工作,成果所体现的学术价值特别突出,推动了学术发展。
鉴定专家、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认为,这一项目的完成,可以说是学术史上“破天荒”的成就。研究工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成功,破除了以往个人及小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值得推广。在史学思维方面,表现出方法论的革命。文献研究和考古资料研究的紧密结合,促成了新的学术热点的形成。研究主题具有时代语境和当代意义,回应社会热潮,促进学术发展,有望引领社会大众对秦文化的了解。
鉴定专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沈刚教授说,课题组提交的学术成果全面深入地增进了为“秦统一”的学术认识。课题承担者坚持了实证原则,在许多方面展示了“硬考证”的学术力量。有些观点可以对中国古代史的全面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启示,从多角度入手研究秦历史,体现出和而不同的学术特色。
鉴定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振红肯定了这一项目对出土简牍资料中重要信息的充分发掘和认真分析,认为相关工作为“秦统一”问题的全面认识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见。就秦法律史的研究而言,该项目的学术努力也成就了实现学术突破的若干条件。
鉴定专家彭卫回顾了他参加该项目开题报告会的感受,认为提交的最终成果大大超过了预期。本课题推出了新的学术论著,也培养了新的学术力量,使大家看到了学术研究进步的希望。他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开启了学术工作的新模式,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方向与发展前景,为集体项目怎样进行、如何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模式提供了范例。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