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坚昆国“雨铁”考
2020年07月13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3日第1965期 作者:贾衣肯

  “坚昆”“结骨”“黠戛斯”是汉唐时期中原对北方民族Qirqiz族名的不同译写。唐初多称之为“坚昆”“结骨”,唐后期又谓之“纥扢斯”“黠戛斯”,会昌三年(843)以“黠戛斯”为其定名。其人主要分布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萨彦岭以北等地。其国刀剑声名远播中州,其人用于制作刀剑的铁亦为唐人所关注而被载入册籍。《通典·结骨》《唐会要·结骨国》《册府元龟·结骨部》均有其人以“雨铁”制剑的记载。至于“雨铁”所指,今人观点不同。一说为陨石或陨铁,一说为经雨水冲洗后露出地表的铁砂矿,至今无定论。现就此问题略述己见,敬请方家指正。

  据文献记载,贞观六年(632)唐朝遣使其国。贞观十七年,其国遣使献貂裘、貂皮,使臣面貌、服饰及其国风、物产,均绘入《王会图》,写进《王会篇》。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其国遣使献方物。同年二月,其君长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至长安,唐太宗宴之于天成殿,以其地为坚昆府,授之左(右)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此后,逮天宝末年,坚昆朝贡不绝。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骤然衰落,回纥(回鹘)兴起于漠北,隔断了坚昆与唐朝的交通。直至开成五年(840),黠戛斯推翻回鹘汗国后,才恢复了与唐朝的交往。会昌三年(843),黠戛斯使臣来朝,“武宗大悦……诏宰相即鸿胪寺见使者,使译官考山川国风”,“诏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往莅宾馆,以展私觌,稽合同异,覼缕阙遗。传胡貊兜离之音,载山川曲折之状,条贯周备,文理恰通……饰以绘事”,纂成《黠戛斯朝贡图传》。

  唐宋时期,关于坚昆(结骨、黠戛斯)国风土、物故的记载,即滥觞于《王会篇》和《黠戛斯朝贡图传》。这些书后来失传,所幸书中部分内容存留于唐宋人著作中,成为今人研究坚昆(结骨、黠戛斯)的基本史料。

  传世文献关于坚昆(结骨、黠戛斯)人刀剑的记载,最早见于杜佑《通典·结骨》。其文曰:

  结骨在回纥西北三千里。胜兵八万……其国南阻贪漫山。多材木、夏沮洳,冬积雪,往来险阻,有水从回纥北流逾山经其国。人并依山而居,身悉长大,赤色,朱发绿睛,有黑发者,以为不祥。人皆劲勇,邻国惮之。其俗大率与突厥同……天每雨铁,收而用之,号曰迦沙,以为刀剑,甚铦利。其国猎兽皆乘木马,升降山隥,追捕若飞。自古未通中国。

  此处的“天每雨铁,收而用之,号曰迦沙,以为刀剑,甚铦利”一句,与《王会篇》“其国每有天雨铁,收之以为刀剑,异与常铁”之语大同小异。另外,《通典·结骨》这段话中“自古未通中国”一句,显系照录《王会篇》《王会图》。《王会篇》《王会图》中关于坚昆的内容创作于其国使臣初次来朝,言其“自古未通中国”,合情合理。而到了杜佑创作《通典》的时代,坚昆国已多次遣使唐朝,不应再是“自古未通中国”了。可见,《通典》这部分内容取材于《王会篇》《王会图》。《唐会要》《册府元龟》中的相关内容与之完全相同,都写作“天每雨铁,收而用之,以为刀剑,甚铦利”,省去了《通典》中“号曰迦沙”一句。不难看出,《唐会要》《册府元龟》关于结骨人“雨铁”制剑的记载来自《通典》。

  贞观十七年关于坚昆(结骨)国“雨铁”制剑的记载,被唐人视为一种奇闻异俗,相沿流传。会昌三年黠戛斯使者来朝时,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向使者核实这一传说,却不得其详。因此,他们开始质疑前人关于坚昆(结骨、黠戛斯)国“雨铁”的记载,并推测其国用于制造刀剑的“铁”应出自其地,而非天所“雨”。《太平寰宇记》所录《黠戛斯朝贡图传》相关内容即反映了韦宗卿、吕述关于“铁雨”之俗的辨析。其文曰:

  (黠戛斯)土俗物产:……其五金出铁与锡,《王会图》云:“其国每有天雨铁,收之以为刀剑,异与常铁”。曾问使者,隐而不答,但云铁甚坚利,工亦精巧,盖是其地中产铁,因暴雨淙树而出,既久经土蚀,故精利耳。若每从天而雨,则人畜必遭击杀,理固不通。贾耽曰:“俗出好铁,号曰迦沙,每输之于突厥。”此其实也。

  此处的《王会图》应为《王会篇》。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推测坚昆(结骨、黠戛斯)国地中产铁,而非天“雨铁”。他们在撰写《黠戛斯朝贡图传》时,一改贞观以来的传统,不再提“雨铁”(宋人董逌《上〈王会图〉叙录》,载氏撰《广川画跋》)。《新唐书·黠戛斯传》写作“每雨,俗必得铁”,当是采用了韦宗卿和吕述之说。韦、吕关于坚昆(结骨、黠戛斯)国“雨铁”的解释及其地产铁的推测,还可从元人记载得到证明。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载:“西北千余里俭俭州,出良铁。”俭俭州之名源自流经此地的谦河。元时的谦河即《新唐书》之剑河,即古之坚昆(结骨、黠戛斯)国之所在。

  从相关史实看,坚昆(结骨、黠戛斯)国用于制作刀剑等兵器的铁,应主要来自其地下铁矿。《太平寰宇记》载“其五金出铁与锡”,说明坚昆(结骨、黠戛斯)国有铁矿。《通典》载其国“胜兵八万”。自6世纪中叶突厥兴起于漠北草原,至9世纪中叶黠戛斯取代回鹘在漠北的统治,坚昆(结骨)、黠戛斯人与突厥、回鹘等草原霸主战事不断,与其他邻部也多有交战。倘若其刀剑等兵器的制作,取材于偶尔自天而降的陨铁,装备万人兵马,或能保一时之用,恐难济一世之需,何况三百年间的战事需求。又,突厥称霸漠北时(552—630、680—744),坚昆人常输之以铁。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回纥(回鹘)与坚昆有过大规模交战。9世纪20年代,回鹘与黠戛斯再启战火。双方交战二十年,最终黠戛斯以十万铁骑攻破回鹘汗国。若坚昆(结骨)、黠戛斯无稳定的铁矿资源供其铠甲兵器制作,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关于坚昆(结骨、黠戛斯)国“雨铁”的辨析和解释更符合情理,其国“甚铦利”的刀剑应是采用地下铁矿所产良铁制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