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比“大体相当”:问题与建议
2020年07月20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0日总第1970期 作者:沈有禄

  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的职普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强调“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顾名思义即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中职学生数与普通高中学生数的比值,具体可以用在校生数来比,也可以用招生数来比。在当前中职教育规模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职普比”可以显示中职学校的学生规模是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倍数情况,如果这种倍数(即“职普比”)越大(越接近1),就说明职普比越靠近“大体相当”,倍数越小则说明职普比越远离“大体相当”。故在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连续下降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对21世纪以来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估,帮助各地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

  近年来职普比逐年下降,已下降至低于0.6区间。全国职普比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经历了波浪形的变化,从2000年的0.869急速下降至2002年的0.616,再缓慢上升至2010年的0.922,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至2015年及之后已经下降至0.6—0.7之间,到2018年职普比仅为0.655,即职普比略低于2∶3,这与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相差较大。中西部地区有更多省份的职普比跌落到0.6以下区间,且以中部及西北省份居多。而职普比低于0.6的省份在2015—2018年上升至11—13个,到2016—2018年职普比低于0.5的省份数就分别达到5个、6个、6个。

  早些年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云南等省市的职普比都处于较高位置,现让位于广西、江苏、广东、浙江、海南;而早些年处于较低位置的青海、新疆,现在让位于内蒙古、黑龙江,而吉林、甘肃、西藏则始终有较多年份位居更低位置,其中西藏有13年始终是职普比最低的省份。与2010年峰值时各省职普比的排位相比,至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的排名位次后移的省份有17个,后移大于等于10位的有青海、北京、江西,其职普比从较高值较快跌落至较低值;排名位次前移的省份有12个,其中前移超过(含等于)10位的有江苏、新疆、天津、浙江、安徽,其职普比从相对较低值迅速爬升至较高值。

  就地区差异而言,职普比有十年呈“中部塌陷”,京津沪从高于东部较大区间,下降至2010年已低于东部地区,京津沪与东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均值水平,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始终低于全国均值水平。京津沪三市职普比是东部八省的0.89—1.61倍,是西部十二省的1.04—1.91倍,是中部八省的1.06—1.93倍,西部十二省为中部八省的0.91—1.08倍。

  职普比并不是必然就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下降。这种显著负向关系明确的省份仅有天津、北京、山西、辽宁、重庆、上海、浙江,其边际降幅按前述顺序依次从高到低排序。而青海、安徽、海南、新疆、广西、江苏的职普比却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向关系,即这6省份的职普比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而相应有所增加,其边际增幅按前述顺序依次从高到低排序。青海、安徽、海南、新疆、广西这5个省份较好地调整了高中教育结构,培养和储备了充足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在国家整体产业的梯度转移中较好地实现了经济赶超发展。

  职普比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政策(尤其是强调职普比“大体相当”,提升中职招生比例)的强力干预下,会出现回升的现象。如在2005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后,各省份的职普比均出现了明显回升。个人研判等职普比再次下降到比较低位,如到2002年的0.616水平时(而依据最近几年的平均下降幅度来看,2020—2021年估计职普比将再次下降至2002年的历史低位水平),国家应该会再次出台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职普比估计会在2021—2022年再次出现止跌回升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未来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执行底线应确定在职普比为0.7及以上水平。在这19年间各省的职普比是否存在一个最大公约数,即在绝大多数年份绝大多数省份都能实现的一个职普比最低值,以指导未来职普比最低值的选择并借此来督导各省坚守职普比的底线要求。回顾2000—2018年这19年间,有10年是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数(在16—27个之间)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全国平均的职普比“大体相当”的底线值在0.7及以上水平,这个标准绝大多数省份通过努力是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的。而对于那些职普比低于全国平均线,且特别低的省份,通过努力职普比是可以达到0.5的,相当于职普比为33.33%∶66.67%,也就是1个中职学生比2个普通高中学生,目前职普比下降至0.3—0.4的省份通过几年的努力也是容易实现的。

  第二,坚定信念,坚守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如可能应将其列入市教育局一级或学校一级的领导考核指标。有的省份把职普比“大体相当”纳入了市教育局一级或学校一级的领导考核指标,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和分解落实,如江苏省每年按职普比“大体相当”原则由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下达当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重点抓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低、职教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低“两低”市县招生。

  第三,尽早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丰富职业认知与感受活动,提升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如果盲目满足学生上普高的需求,学生考不上称心如意的大学,就业又无职业技能,无异于空头支票,于社会于考生个人都无益。当前,完备的职业教育升学体系已具备,从中职、高职到职业技术大学(或应用型本科),乃至到专业硕士、博士,已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那些在普通高中因成绩差、跟不上,也不太适合普通教育的学生,与其备受歧视,还不如更早地接受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加职业适应性,总之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应鼓励中小学除联合职业学校开设相关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外,还可请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行业企业主管人员或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座交流,请优秀毕业校友及各行各业的优秀学生家长来学校讲解剖析具体职业及岗位,将本校学生送至相关实训基地(中心/企业)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及感触体会,将本校学生带至优秀企业参观学习等,以丰富的课程、讲座及职业体验活动,在中小学生及家长中树立职业无高低贵贱认知的朴实情感,提早在中小学消除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观念。

  第四,督导职普比特别低的省份,有必要将中职招生占比不低于50%列入职普比特别低省份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且严格切实督导执行,并进行问责。针对目前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中西部地区相当低的状况,尤其是职普比已跌破0.6区间,进入0.5区间,甚至下降至0.4、0.3区间的省份,需要下大力气扩大中职招生比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督导和问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州’地区高中普及攻坚与普职协调发展研究”(18BMZ07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