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应毫不动摇地加强对人才尤其是高校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创新人才培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应着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建构”,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教育载体,开拓云端教育形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坚持以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不断丰富云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拓展“云”会议等教育形式,如:“云”党会、“云”团会、“云”班会等,坚持“爱国力行”这一教育主线,凝聚起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勇搏击的强大伟力。例如,广州美术学院依托学校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发挥老艺术家生平事迹和经典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组织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观摩学习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勉励学生传承大师风范,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实际行动为祖国贡献力量。师生们通过绘画、设计、书写、文章、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主题艺术创作,多角度歌颂先进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时代担当,厚植家国情怀,绘就艺术院校师生红色传承、爱国力行的壮美画卷。爱国主义主题艺术创作,实现了以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强化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和主体性,鼓励大学生用手中的画笔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和积极的社会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高校通过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坚持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关心国情、社情和民情,挖掘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开展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和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用心用情用功创作反映时代要求和体现人民诉求的精品力作,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调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新时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实现云端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丰富云端教育内容,优化云端教学形式,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政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培养大学生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敢于奋斗的时代品格,增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例如,广州美术学院通过组织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系列活动等,鼓励学生将艺术创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当中,开展艺术扶贫和艺术为民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结合所在地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学科专业和文化传统合理创新思政教育内容,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传播形式,有效加强云端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发挥“课程思政”的正向引领作用,通过邀请企业家、知名校友、成功人士和创新创业导师开展“云”报告会、“云”讲座、“云”辅导,与业内知名企业共建与学科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的“云”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课程,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师生共创佳绩,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益途径。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融合,促进专业教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以此为突破口,从内容、途径以及方式方法上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当前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益举措,能有效促进思政教育从教师“说教、管理、辅导”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方式转变。高校应结合实际出台鼓励学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办法和扶持机制,做到“政策、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有效提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出佳绩。高校应有效引导师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强运用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努力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体系的整体工作效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博采众长,有效运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中涵盖思政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力改变大学生等、靠、要等故步自封的思想,改变过分追求价值利益的观念,要培养大学生在创业中勇于应对风险,敢于面对逆境,勇于挑战,敢于质疑,在困难面前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高校应综合运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依托并挖掘学科本身的创新因素开展教育教学。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中,云端互动式教学、云端讨论式学习等方法均可有效运用于思政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从教育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追寻者。而思政教育已有的方法,如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说理引导法、内化外化法、实践锻炼法、心理咨询法等,均可以有效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并结合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以形成更加贴近和符合“双向建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体系。
兼容并包,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其内在联系,在研究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一致性和共同点,高校应从体制机制、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是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建构”的体制机制,建立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人才培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云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创新思维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培育一批云端精品课和示范课,吸收部分有志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高校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方向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这部分教师作为理论类教师和管理服务类教师,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思想基础、理论借鉴和政策管理服务类的指导。三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建构”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致力于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建构”的校园文化和舆论环境,围绕校园榜样引领、师生素质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学术科研创新、产学研合作等主题开展专题教育,定期举办“双创”活动周,举办名师讲坛、学术创新报告、“双创”论坛等活动,对学术创新和自主创业取得佳绩的师生予以奖励,营造更优的育人文化生态。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研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的视角”(2018JKDY42)研究成果之一;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实践与创新研究”(2017162202)阶段性成果;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路径研究”(2020GZGJ3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