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计算机与战争的关系
2019年10月24日 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4日第1800期 作者:宋海龙 闫鸿斐

  计算机因战争需求的拉动而创生发展,其军事应用又引起战争形态、样式的根本性变革。放眼未来,计算机与战争的联系日趋密切,它们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领域更广、形式更多、程度更深。科学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军事需求是计算机创生发展的动力源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正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军事信息加密与解密的需求,促进了继电器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的发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德国的“祖斯”系列计算机和美国的“马克”系列计算机,都属于继电器计算机,且都被用在对敌方军事情报的破译领域。1946年面世的埃尼阿克电子管计算机是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由冯·诺伊曼担任顾问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研究团队研制,其最大优点就是速度快,每秒钟可以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人们惊呼其计算一发高速炮弹的飞行轨迹,比炮弹实际飞行还要快。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而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因此,受到美国军方的热烈欢迎及对该产品研发生产的持续资助。正是由于美国政府及军方对微电子技术的强力投入和支持,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持续创新。1958年,集成电路诞生,美国军方成为最大用户。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预防来自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攻击,着手建立具有预警功能的“赛其”防空系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无线电公司、IBM公司、通用电器公司以及贝尔电话公司等都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赛其防空系统的建设,同时促进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出现了具有强大信息分析处理功能的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服务于个人和家庭的微型计算机,但其背后隐藏的军事需求推动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军事需求永远是计算机发展的动力源泉。

  计算机发展是战争形态转化的推进器

  战争形态是指战争的形式和状态,由主战武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要素构成。计算机发展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战争要素的方式推动战争形态转化的。

  计算机发展对主战武器的影响最为直接。无论是传统火炮、坦克、飞机、舰船等的升级版,还是新面世的各类现代导弹、无人机、机器人战士等,均无一例外或多或少地嵌入了计算机系统以提高其智能化水平。至于计算机发展对于其他战争要素的影响,虽然不似前者那样直接,但其影响的领域之广、程度之深,均不可小觑。譬如“联合作战”“指挥扁平化”“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等新理念、新招法,皆源于计算机发展应用的影响。

  网络战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样态,是计算机发展给予战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例证。网络战是发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军事对抗,其目的是通过破坏敌方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及使用效能,以保障己方安全,进而夺取制网络权的军事行动。网络战具有主体的隐蔽性、时间的突发性、影响的全局性等显著特点。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标志着网络战初步形成。战前,美军将计算机病毒预先置入伊拉克准备从法国购买的防空指挥系统所用的计算机中心打印机内;战中,美军用无线电遥控装置将病毒激活。当伊军进行电脑打印时,病毒发作,致使其防空系统瞬间瘫痪。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网络战大显身手。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北约一方与南联盟、俄罗斯等另一方黑客在网络上展开激烈较量。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网络战趋于成熟。早在战前的2002年底,美军在海湾地区已建立“飘移的军事指挥所”,即“网络指挥部”,协调共享指挥中心与陆海空三军战场信息,并随时发布作战命令。战争中,美军使用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向伊发起网络攻击,使伊军通信系统受到重创,直至完全瘫痪。譬如,致力于实时报道美伊战争状况的半岛电视台在推出英文网站的第2天,就受到美国黑客的袭击,网站出现技术故障,无法及时更新资料。当然,失道者寡助。美国包括其海军网站在内的多个网站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多国电脑黑客们的攻击。黑客们还通过大量采用拒绝访问类攻击的手段,向一些网站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致使其因数据堵塞而瘫痪。

  未来战争是计算机与作战要素的共生体

  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是信息化战争,即以信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信息控制为主导,以智能化装备为主战武器和手段,在陆海空天电网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作战。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主战武器的智能化、作战力量的体系化、作战时空的全维化、作战控制的精确化以及作战保障的综合化。

  在信息化战争中,计算机智能系统深度融入情报、指挥、武器、保障等作战要素,使战争面貌发生颠覆性变化。譬如计算机与情报系统融合共生,使情报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运用进入智能化阶段;计算机与指挥系统融合共生,实现了军事信息搜集、传输、处理的自动化,产生了军事自动化指挥系统;计算机与武器系统融合共生,形成了传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的局面;计算机与保障系统融合共生,出现了军事后勤保障无人化的新趋势。如美陆军“大狗”后勤机器人,可以在恶劣气象条件及多种路面条件下,满载物资装备对步兵部队实施伴随保障,彰显出战场无人化保障零伤亡、精确化、高效率的巨大优势。

  计算机病毒战正在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形式。以作战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人为制造的计算机程序,它能通过自动修改计算机有用程序的方式或以快速自我复制的方式占领和破坏受侵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内部,就可能导致敌方信息阻滞、指挥瘫痪、武器失灵,为夺取战争胜利赢得主动。计算机病毒战相对于传统战争形式,具有成本低、消耗小,相对隐蔽,但破坏性大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

  总之,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与计算机高度融合、一体共生,从作战要素到战争平台,从战略制定到战术运用,从指挥控制到防护保障,已全部融入计算机智能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战争就是计算机对抗战,谁掌握了过硬的计算机应用、防护与控制技术,谁就能在对抗中夺取优势,获得打赢战争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