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
2023年02月08日 10: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8日总第2585期  作者:王国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碳生产力,即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GDP,已经成为衡量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意味着用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来自城市。城市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载体,落实“双碳”工作也是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4.7%,预计2035年将达到75% 甚至80%,直至完成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创造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总额、二氧化碳排放都是总量的“大头”,个别甚至超过了90%。因此,实现“双碳”目标的难点、重点、热点都在城市。

  杭州早在2009年就提出要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就是因为认识到建设低碳城市在四个方面对于杭州的重大意义。一是杭州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标”。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运行模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二是杭州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环境是杭州最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低碳城市能驱使杭州坚持把“环境立市”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三是杭州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杀手锏”。杭州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履行好“世界公民”责任,使低碳城市成为杭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张“金名片”。四是杭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助推器”。建设低碳城市,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息息相关。

  建设低碳城市的杭州探索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杭州唯有高举低碳城市的大旗,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杭州、四个一流”指示精神,才能全力彰显“生态文明之都”的特色优势。

  第一,高质量打造低碳经济。要着力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三篇文章。结构低碳,就是要围绕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基底低碳,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方式低碳,就是要推进工业、商贸流通业的节能减排减碳,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第二,高标准打造低碳建筑。要着力在落实“四高”方针上下功夫。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关注建筑整体、长期的使用效率,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打造节能精品建筑。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扩大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发展。要坚持高强度投入,学会算大账、算总账,以一次性大投入换来长期高回报。要坚持高效能管理,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实行设计标准化、施工环节规范化和验收环节闭合化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式。

  第三,高起点打造低碳交通。要坚持“公交优先”,加快构建杭州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免费单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的品质大公交体系,打造公交“零换乘”城市。如杭州的“免费单车”系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小红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免费单车”服务系统,是杭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点。

  第四,高品质打造低碳生活。要积极动员全市人民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低碳生活方式。要破除“低碳生活意味着老百姓要过‘苦行僧’日子,会降低老百姓生活品质”“低碳生活离老百姓日常生活太遥远,普通百姓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低碳生活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政府部门可以当‘甩手掌柜’”三大误区。“擦掉碳足迹,进行碳补偿,实现碳中和”,应该成为杭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五,高强度打造低碳环境。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加强生态建设。要继续深入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好钱塘江、湘湖、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等重要水资源,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

  第六,高水平打造低碳社会。要践行“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坚持“优地优用、大疏大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把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打造成低碳知识教育基地、低碳生活普及基地、绿色建筑展示基地、低碳学术研讨基地以及低碳信息交流基地。要抓紧研究制定低碳建筑的认定标准,打造一批标杆性低碳社区、低碳园区、绿色楼宇、绿色学校。

  如何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是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要有系统论、系统科学的方法,要坚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能源体系改革为根本途径,以重点领域转型为重要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引擎,以碳汇能力提升为重要补充,以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基础保障,科学树立全局观念,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

  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并破除城市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专家学者需要在科研攻坚中过成本关、时效关、整合关,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应用场景。而二者的统筹协同、赋能共赢,就需要依靠“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的平台型智库作为沟通的桥梁和落地的载体,把“政产学研资用”六股力量拧在一起,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从而真正推进低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王国平,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