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条件。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以降碳为重点方向,将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当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创新资源利用与创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创新要素的高级化配置、高效化配置和协同化配置。高级化配置是指创新资源向兼具较高边际产出和较低边际成本的创新主体倾斜,表现为要素配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改变高排放、低效能且存在功能壁垒的传统要素配置模式,从而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力,为经济动力转换提供强力支撑。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带来的一系列系统性变革背景下,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结构,实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合理化与高级化有机统一,有效解决区域整体耗能偏高和创新资源短缺的环境约束。将绿色、低碳、减排和共享等融入创新要素高级化配置,有助于减少要素配置过程中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传统要素配置模式的革新,能够实现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实现区域的全面绿色转型和低碳集约发展。
高效化配置是指创新要素配置主体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实现创新产出最大化的要素配置状态。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高产出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要求与创新要素供求失衡、利用不完全的矛盾凸显,难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效应,制约了整体经济绿色化水平的提高,急需推动创新要素高效化配置,从而减少要素错配带来的创新产出损失和碳排放强度提升。同时,在有限的创新资源约束下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要素不完全利用,有助于提升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和不同区域创新要素配置现状,确定不同主体对创新要素的协调方式和联动路径,在减污降碳的总目标下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创新要素协同化配置的具体表现。当前,我国应探索构建由创新要素协同化配置驱动经济发展的碳减排之路。对于有意愿开展低碳技术攻关研发的企业,应统筹兼顾绿色技术资金支持和强制性碳排放要求,鼓励企业加大低碳技术、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力度。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在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的同时,促进绿色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据不同区域的创新要素配置情况,积极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建立区域间补短板、锻长板的转型发展路径。
高级化配置助力经济动力转换与绿色结构性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深入赋能创新要素,有助于实现经济动力转换和绿色结构性转型的双赢目标。一方面,数字化带动创新要素配置结构高端化,释放内在创新潜力。新型数据要素以其高渗透性、低成本性和强溢出效应等特点,成为提升要素供给质量的关键,能够改变原有的基于低效率、高耗能的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动能转变。同时,利用数字技术精准衡量要素配置结构的经济影响,实现由高排放与弱动能到低排放与强动能的创新要素最优结构的动态迭代,有助于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结构红利”,不断激发要素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数字化驱动创新要素配置模式高级化,发挥虚拟集聚新优势。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创新要素的配置过程,集聚形式将由传统的地理空间、物理空间集聚向虚拟空间集聚转变。创新资源以数字服务公共平台为桥梁,进一步破除阻碍其自由流动的空间障碍,实现要素柔性化流通与资源高度共享,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变革。同时减少或避免要素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的同时实现绿色转型的目标。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建设大数据云中心等数字平台,以此促进创新资源的高级化配置,进而构建全新的智能绿色低碳社会。
高效化配置助力经济效率增强与绿色趋势性转型。如今,新型数字服务平台在促进创新要素高效化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数字化促进创新要素流向升级,实现要素精准供需。数字服务平台作为载体,将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导向作用,推动创新要素流向高生产效率、高边际产出的企业和行业,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同时引导创新要素流向那些旨在研发低碳减排技术的企业,深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革,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加快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研发绿色化的核心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吸收和创新能力与技术效率,实现绿色效能趋势性增强。另一方面,数字化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将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环节深度融合,打造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全程可追溯的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经济效率增强创造新机遇。我国部分家电制造企业已经可以利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物联网,精准实现产品溯源,刷新生产最快速度,极大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智能制造通过精准响应个性化需求的高度柔性化制造模式组织生产,从传统的“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实现生产要素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满足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绿色循环的减排目标。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创新要素市场体系,借助数字技术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以实现经济效率增强和绿色趋势性转型。
协同化配置助力经济质量提升与绿色根源性转型。数字技术的快速更迭带动创新要素协同化配置。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管理协同,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低碳筛查,有助于设定企业碳排放的合理标准。通过数字化精益生产减少废次品的产量,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污染物产出、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发展项目,推动碳捕捉技术和核心生产技术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向上延伸。建立供产销一体化的管控体系,提升产业链动态处理和快速响应能力,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向下延长。积极利用节能减碳政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有助于提升整体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创新资源相对匮乏但碳容量较大,东部地区经济效益高但碳排放量大。这就要求东西部地区建立节能减碳合作机制,加大东部地区财政支持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西部地区碳储存技术创新,探索“东碳西存”方案,实现经济质量提升与碳排放“脱钩”的目标。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企业和地区碳排放标准,建立完整的节能减碳政策体系,推进不同区域协同实施低碳战略和创新战略,最终实现经济质量提升与绿色根源性转型。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创新要素配置的统计测度与评价研究”(19ZDA1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