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姑母叶嘉莹(十六)
2021年08月13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3日第2229期 作者:叶言材

  

    刘三富先生

  刘三富先生(1943年1月15日—2019年7月11日),台湾高山族人,祖居梨山,归化日本国籍后改名笠征。他是叶嘉莹先生当年在淡江大学教书时的学生,叶先生还曾去过他梨山老家做客。后来,刘三富先生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博士毕业后便留在大学里教中文,后任福冈大学教授,直至退休。

  叶先生曾在台湾同时教三所大学,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她。后来,他们那一代人在结婚生了女儿后,不少人给自己女儿取名都会带一个“莹”字,很像叶先生的名字,譬如“佩莹”“佳莹”,甚至直接取名“嘉莹”。

  多年后的1984年秋,叶先生应九州大学冈村繁教授邀请到福冈讲学时,见到了自己当年的学生刘三富。当时,刘三富先生在九州大学做讲师。叶先生才从他口中得知当年许多学生如此给自己女儿取名之事,笑嗔道:“你们这些学生太不懂规矩,怎么可以给女儿取老师的名字呢?要取也应该取‘思莹’什么的嘛!”

  在九州大学讲学期间,姑母将我的事拜托给了刘三富先生,跟他说:“我有一个侄子,性格方面跟你很像,你把他办到日本来学习吧!”因为叶先生知道刘老师尊师重道,在日本九州中国学界很受信任,是一位抱持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谦谦君子,才放心地把我托付给刘老师。传道授业与师生相知相得是儒家传承,也因叶先生与刘老师的知得而再现。我于1985年10月来到九州大学留学,完成学业后留在日本,在北九州市立大学中国系任教至今。

  刘老师非常热心助人,在日本九州华人圈享有盛名。当时来日本留学需要“身元担保人”,即监护人。他担保过许多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学生,其中不少人学成后或执教于大学,或任职于研究机构。我是他担保的第一个大陆人。后来出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携家人一起归化了日本国籍。

  连清吉教授

  记得是在2012年3月,叶先生邀请来自日本的年轻一辈的学者连清吉教授和东英寿教授到研究所讲学,为学生们开拓眼界。

  连清吉教授(1955年10月至今),出生在台湾,到日本20年后归化为日本国籍,1998年起执教于日本国立长崎大学。他毕业于淡江大学中文系和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论文写的是有关庄子的题目。1987年10月,他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因日本学界不将“先秦诸子”作为文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划入哲学范畴,所以他进入了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攻读博士,师从町田三郎教授,研究日本汉学。町田三郎先生出生于1932年,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被公认为日本战后研究先秦两汉思想的重要学者之一。

  连清吉先生博士课程结束后,先在中国哲学研究室做了两年助教,又于1994年受聘于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在他的积极运筹下,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与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建立了交流关系。叶先生和时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王文俊先生,于1996年底、1997年初前来日本,出席了签字仪式。这是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创立以来,签署的第一个对外交流协议。2012年,连清吉先生受叶先生邀请,在研究所演讲的题目是“日本汉学研究”,系统介绍了日本汉学的“京都学派”。

  东英寿教授

  东英寿教授(1960年至今)现执教于九州大学,曾任日本九州中国学会会长,2020年8月卸任。他在九州大学学习时,师从冈村繁教授,自大学本科起就开始从事欧阳修研究,至今已近四十年。

  2011年10月,东英寿教授在一年一度的日本中国学会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发现了在中国已经散佚的欧阳修的96封书简,在中日两国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2012年,他受叶先生邀请,在研究所演讲的题目是“欧阳修散佚书简九十六篇之发现”。

  1984年秋,叶先生到九州大学讲学时,他还只是硕士一年级的研究生,也没有过中国的留学经验。按冈村繁先生要求,他将叶先生所讲有关唐五代词的中文录音整理出来,刊登在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上。1986年3月,他又将叶先生一篇关于苏轼词论的文章翻译成日文,刊登在《中国诗人论》(冈村繁教授退官纪念论集)上。

  有关上述两位日本学者应叶先生邀请来研究所演讲之事,《光明日报》也进行了报道:

  应中国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的邀请,日本国立长崎大学连清吉教授和九州大学东英寿教授日前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作了题为“日本汉学研究”与“欧阳修散佚书简九十六篇之发现”的学术演讲。作为“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演讲活动受到了南开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

  日本学者严肃、踏实的治学态度给中国青年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连清吉教授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得,系统地讲述了日本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东英寿教授去年在日本找到了在中国散佚的欧阳修书信,这一发现轰动了日中两国学术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