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瓜”的记忆
2020年09月11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1日第2009期 作者:田治江

  写稿、投稿多年,深知一个基层文学爱好者的不易。因为默默无名,只有一篇接着一篇不断地写,不断地向外投寄,自己的作品才可能有发表的机会。这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孤身奋战,唯有长久坚持,才会有希望。

  在这么多年的写稿、投稿经历中,我遇到了不少让人感动的事。有天晚上九点多了,我接到一个电话。一看是外地的手机号码,接起来是一位女同志的声音,她说:“您好,是田老师吗?我是《××日报》的编辑,您有一篇稿子在我这里。文章里面写到了冬瓜,您用了东西南北的‘东’,应该是冬天的‘冬’,特意打电话和您沟通一下。”

  我突然一下子蒙了,大脑飞快地转动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我是把“冬瓜”写成了“东瓜”。我当时写的时候也没有在意,我们当地方言中,大家一直叫冬(东)瓜,便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有南瓜、西瓜,那么“冬瓜”也应该就是东西南北的“东”了。

  我赶忙说:“可能我们这里的方言都习惯说东瓜,我当时写的时候也没有在意。”

  她说:“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改为冬天的‘冬’了。”我说:“对不起,那请您改过来!这么晚了,您还打电话过来,实在不好意思。”她说:“没关系的,这是我的工作。”我再次说了谢谢,才挂了电话。

  恰好老婆就在旁边,我说,咱们平时说的冬瓜到底是冬天的“冬”,还是东西南北的“东”?老婆说,你看你丢人不?那肯定是冬天的“冬”啊,你怎么能写成东西南北的“东”呢?

  老婆的话更加证实了我的马大哈,犯了想当然的毛病,也没有认真地去查一下,让人家编辑大晚上还不得休息,打电话过来求证。我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也很惭愧。

  说真的,对现在的报刊来说,最不缺的就是稿件,因为写稿的人太多了。我曾编辑过的县级报刊,当时一天投进邮箱里的稿件平均在二百篇左右,大的报刊更可想而知了。如果一篇稿子稍有点问题,编辑一般就直接删除了,完全可以不用。或者说即便是用,也会按自己要求改掉就是了,因为这也完全符合编辑有修改稿件权力的有关规定,根本不会打电话来向作者求证。能打电话过来求证,可见这位编辑极其细心、极其负责。

  这是一位让人敬重的好编辑。尽管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这件事会让我铭记一生感念一生,她也时时提醒我,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不能想当然,一定要查证核实才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