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科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
2020年09月11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1日第2009期 作者:王竹君

  单科类高校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大调整后,按行业类别设置的、为社会对口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单科类高校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量专业型人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有必要回归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重新认识单科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困境,思考单科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突围之道。这既是单科类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引领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及价值取向,提升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新时代赋予了“双一流”建设特殊的历史使命。学科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元素,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需要的原始起点。一流学科建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原始创新力的塑造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单科类高校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必须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求,聚焦国际国内学科发展前沿,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

  从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看,既有研究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而出现了“第三级教育体系”的概念。根据第三级教育理念,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但需要有综合性学术大学,还需要建设发展专业应用型教育、职业教育,进而形成互补的多元教育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新加坡等,都把本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学术理论型、专业应用型和技术实用型三大教育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高等学校系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需求。这为我国单科类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看,2017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提出“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八字方针,“双一流”建设要兼顾好综合性一流大学和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既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也为经济发展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单科类高校在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加强单科类高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既有利于推进我国学科建设的差别化发展,也有利于避免高校学科建设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同时,单科类高校迫切需要通过一流学科建设继续保持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从单科类高校的发展路径看,长期以来,单科类高校作为特殊历史背景的产物,逐渐形成具有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但在高校不断扩招和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单科类高校纷纷增设学科或专业,扩大招生,拓宽校区,过分追求“多学科”“综合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科特色,造成单科类高校特色淡化等现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有利于在顶层设计上为单科类高校指明方向,让单科类高校能够重新审视自身的特色和发展定位,明确学校学科建设目标,秉持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理念。

  具备建设一流学科的实力和潜力

  近年来,单科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摊大饼”现象,片面强调“上规模”“上层次”,过分追求“多学科”“综合性”的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由于背离了高等教育差异化、层次化的发展需求,导致单科类高校在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生源选拔、学科声誉等竞争中处于劣势,社会影响力与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相比,有明显差距。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单科类高校唯有凸显办学优势与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单科类高校承担了为某一行业输送优秀人才、针对特定行业重要项目实施科研攻关的重要任务,这既是经济发展对单科类高校的外部需求,也是单科类高校的社会使命。但是,内部学科结构单一、学校财务状况紧张、优秀师资紧缺等情况,制约了单科类高校发挥社会贡献。单科类高校应利用“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打破传统的均衡发展格局,采取错位发展思路,集中优质资源,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专业型人才。

  当前,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遴选标准,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以综合类高校为主;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以单科类高校为主。以财经类高校为例,“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经济学学科高校共7所,其中有5所是单科类高校。这表明单科类高校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力。

  以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例,应用经济学共有155所高校参评,获得A-以上的高校16所,其中单科类的院校7所,占比达44%,特别是中央财经大学还跻身于A+行列。这表明财经类单科类特色型高校具备建设一流学科的实力和潜力。然而,单科类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仍面临资源有限、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在学科建设基础条件方面与综合性高校仍有一定差距。如理论经济学参评的高校共90所,其中单科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与综合类大学相比差距非常大,评估结果A-以上的高校中无一所是单科类高校。

  建设一流学科 实现弯道超越

  近年来,单科类高校纷纷向综合型大学转型。但是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之间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竞争激烈,这对单科类高校造成较大冲击。单科类高校要紧扣“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立足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理论指导等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力,提升特色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弯道超越。

  第一,要合理定位,围绕特色学科,做好一流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要明确目标,紧密围绕“双一流”要求,强化学科建设。单科类高校要在“扶优扶需扶特”方面寻找突破口,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要对标国家“双一流”要求,增强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定力,咬定打造特色一流学科的目标不放松。要将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做大做强,打造培养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出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

  第二,要集中力量形成学科优势,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和学科评价。单科类高校需要认真做好SWOT分析,增强前瞻意识,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导向和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合理分配高校内部资源,集中精力打造优质一流学科。

  第三,要制定学科战略规划。学科规划是学科建设的蓝图与行动纲领。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单科类高校要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科发展的态势,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要摒弃“跟随式”发展模式,进而前瞻性地部署建设与国家重大需求相关、未来可能成为学科高峰或办学特色的学科。

  第四,要加强学科协同发展,完善学科建设环境。要明确学科建设的重点。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单科类高校要结合高校既有学科发展现状和特色学科资源,进行差别化定位。对于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要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将优势学科打造成高峰学科。对于有发展潜力且与优势、特色学科关联度较强的学科,要强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成高原学科。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要使其能够为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提供支撑,对其适度给予支持,以提升高校学科综合竞争力。

  第五,要建设合理的学科结构体系。单科类高校应根据学校特色和现有学科情况,形成良好的学科层次和学科梯队,突出高峰学科优势,培育高原学科潜力,夯实基础学科,建立学科之间互相支撑的良好机制。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出代表性学术骨干、引领性学术成果。从科研人才队伍培养角度看,学科建设的规划、学科方向的确立、学科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优秀的科研人才。

  第六,要坚持学科建设的应用导向,强化“三个融合”。要与社会发展要求高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前沿型人才。单科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问题,前瞻性地确立学科发展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研究支持。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培育出社会发展切实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七,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做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库。单科类高校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同时,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充当地方政府的“智囊”,将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实践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要结合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和转型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第八,要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与综合类院校相比,单科类高校与所属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先进专利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GLX19_074)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