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千年古道 再续辉煌——茶马古道文化探究
2014年12月05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5日第676期 作者:

  

  编者按:“茶马古道”被誉为“马蹄踏出的辉煌”,是唐宋以来中国西南各民族之间以及与南亚、东南亚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的一条古代商道。它不仅是一条经济通道,更是一条文化通道,是绵延千余年的活态文化遗产。茶马古道研究既是历史学研究,也是现代学研究,不仅需要深入历史的深层脉络中寻求它的内涵、成因、价值,也需要关注它在现实、未来中的地位、功能与意义。本期特别策划,学者们从“茶马古道”研究的不同角度展开论述,特此呈现,与读者共享。

  茶马古道: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在茶马古道兴起以前,有两条重要的陆上远征线路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一条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行经的道路,汉文献中称为西域道,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另一条是张骞提到的“蜀身毒道”。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从蜀、滇经缅甸、印度到阿富汗的通道,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有关茶马古道几个问题的探讨

  20世纪90年代初,木霁弘、陈保亚等几个年轻学者,第一次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此后十多年,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探讨和考察茶马古道的热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茶马古道学术问题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而这种争议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茶马古道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茶马古道的地域性身份

  茶马古道是一个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全貌的集合体,它已经逐渐成为保护和复兴的重点;茶马古道是一个文化资源,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茶马古道讲述了各民族和谐统一的历史。在梳理这三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茶马古道用途时,笔者认为茶马古道代表着国家、市场和“文化传播者”三者的新融合。

  茶叶传播与“茶马古道”

  就茶叶的传播和茶马古道线路本身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自足,而是一个非常开放与兼容的系统。如不仅向北与丝绸之路相连,向东、向南进一步延伸又可与海上瓷路相接,并在历史上呈现出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瓷路三者的“彼伏此起”,而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以其灵活性与顽强的适应性异常活跃并达到了物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顶峰。

  滇藏川茶叶贸易中的关联效应

  长期以来顽强且非常活跃的贸易往来,使得滇藏川地区建立在不同资源基础之上,拥有不同经济和文化特征的各个族群历史上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最终在西南地区形成了费孝通所说的“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

  茶马古道的指称与意义

  茶马古道所牵涉的,更多的是大众的日常生活。它们显示了人类生活的本来面貌(更多地是直接付诸人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主要借助文化的和技术的工具),也显示了历史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各种文化自身的进程。

  茶马古道研究仍有空白

  茶马古道是以滇藏川三角地带为中心,伸向中国内地、印度、东南亚的文明古道。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至今,在茶马古道的云南区域里长期从事人类学、民族学调研,也曾全程考察过这些地方。在此,笔者将自己在茶马古道行走和调研中所见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提出来,略述己见。

  立足长远 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是西藏连接祖国内地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相依共存、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古代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密切交往的一条国际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启示录

  民国时期,丽江曾立有《商业劝工会纪念碑》,上载:“知识之增长,必由于交通交换。”茶马古道的价值与意义正在此理中。抚今追昔,茶马古道似成往事,但其留下的历史启示却是意味深长的。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