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2014年12月05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5日第676期 作者:陈保亚

■茶马古道上的现代“马帮”

  在茶马古道兴起以前,有两条重要的陆上远征线路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一条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行经的道路,汉文献中称为西域道,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另一条是张骞提到的“蜀身毒道”。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从蜀、滇经缅甸、印度到阿富汗的通道,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的兴起改变了连接欧亚大陆古道的格局和性质,并一举成为人类传播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文明传播古道。

  顽强的生命力:终极征服性与不可中断性

  茶马古道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它对世界屋脊带的终极征服。欧亚大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以喜马拉雅山脉(南)、帕米尔山系(西)、天山山脉(北)、青藏高原(中)和横断山脉(西)汇集成的世界屋脊带由于地势艰险,气候复杂,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几个文明发源地的巨大障碍。北方丝绸之路首次翻越了帕米尔高原,但是要穿越世界屋脊带的核心地带青藏高原,接纳高原上的文明进入欧亚大陆文明,必须要全面翻越世界屋脊带。世界屋脊带最险地带为青藏高原东侧纵贯南北的横断山,高原反应和低谷湿瘴跌宕起伏,唐代以前没有远征古道征服过横断山。作为远征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一北一南,绕过了青藏高原。

  从唐宋开始,由于藏族等民族恃茶行为在青藏高原的兴起,茶马古道在滇川藏区域开始形成,汉语西南官话作为维系这些民族的通语也开始出现,“茶”以“cha”的读音形式在民族语言中传播。茶马古道最终征服了世界屋脊带的最险区域横断山腹地,形成滇藏线、川藏线两条穿越高山峡谷、急流险滩的远征古道,茶马古道也因此最终彻底征服了青藏高原,征服了世界屋脊带。

  茶马古道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不可中断性上。世界屋脊带不仅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多变,民族关系也异常复杂,语言与文化冲突此起彼伏,经常导致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蜀身毒道的受阻或隔断,从而在世界屋脊带周围形成陇蜀道、铜鼓道、蜀道、博南道、五尺道、步头道等局域古道。茶马古道自兴起以来,从来没有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民族冲突而中断过。古道的兴起激活了世界屋脊带周围的局域古道,并将这些古道连接成更大的茶马古道网络。

  茶:维系顽强生命力的条件

  茶马古道顽强的生命力源于一种需求。大约在唐代,茶传入到藏族地区,很快成为其每天饮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远在唐朝以前,中国很多地方就有饮茶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对茶的全民依赖。不同于丝绸之路上存在的主流商品丝绸,茶是古道上的维系商品,在以滇藏川为核心的早期局域古道获得了独立的性质。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高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藏族对茶的依赖使远征马帮穿越横断山成为常年的必要行为,于是形成了茶马古道。

  有无维系商品决定了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两者的区别。茶马古道是以主干道为主的网络结构。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这是茶马古道的主要流通线路。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每个马店是一个节点,茶叶顺着支线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对茶的需求。茶在沿途要交易和消耗,茶马古道网络就一直会得到维系,茶也成为维持古道存在的维系商品,这就使得茶马古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可中断。丝绸等贵重的主流商品会带来丝绸之路的繁荣,但丝绸等商品主要是从起点到终点,沿途一些重镇可能会有丝绸的交易,但丝绸并不是沿途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一旦丝绸需求下降,古道的存在就必须依赖其他能够保证有经济利益的商品传播,如果缺少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商品,丝绸之路的活力就会受到影响,当战争、自然灾害出现时,丝绸之路就会中断。如果有更好的交通线路完成丝绸类商品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丝绸之路就会改道。比如陆路丝绸之路就曾经改向海上丝绸之路,又比如阿尔泰山以南的丝绸之路也经常改向阿尔泰山以北的草原之路。

  生命力的扩展: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

  滇川藏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地带。若从茶成为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茶马古道的范围更为广泛,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的欧亚大陆连接通道都在向茶马古道转型,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带的民族自唐宋以来都形成了恃茶性。

  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和佛教的冲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一度处于萧条状态,很多商品开始走海路。随着漠北回鹘(回纥)西迁(见《旧唐书·回纥传》)及其向丝绸之路的移动,丝绸之路性质开始变化。根据古文献记载,吐蕃是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之一,另一个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是回鹘。《新唐书·陆羽传》记录了回鹘市茶的情况,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有记录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西迁到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上。随着回鹘恃茶行为的形成,茶的需求剧增。宋、明以来文献中记录的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从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丝绸之路从唐宋开始便向茶马古道转型,这时饮茶习俗已延伸到帕米尔山系和天山山脉。

  全民饮茶的习惯随着茶马古道也扩散到了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现在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茶”的读音在整个阿尔泰区域语言中基本形式是“chaj”,这一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在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1993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地区。

  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系商品。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随着饮茶习俗在南诏和吐蕃的兴起,大量滇茶经过苍山洱海翻越梅里雪山或高黎贡山进藏,蜀身毒道也得以复兴,并迅速激活周边的大量局域古道,使这些局域古道连接并转型为远征的茶马古道。

  尽管人们仍然称唐宋以后的西域道为丝绸之路,称蜀身毒道为南方丝绸之路,但这时的西域道和蜀身毒道都有了茶这样一种维系商品,便获得了不可间断的属性。当然,丝绸等其他商品仍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甚至交易的经济价值比茶要大,但都未能上升到古道维系商品的地位。

  可以说,狭义的茶马古道是指由昆仑山、祁连山连线以南活动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大山系的远征古道,广义的茶马古道应该包括唐宋以后南北丝绸之路在内的整个世界屋脊带的远征古道。只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已经影响深远,所以西域道与蜀身毒道可以仍然沿用这一名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唐宋以来,由于恃茶行为在世界屋脊带的形成,无论对茶马古道还是对丝绸之路来说,茶作为古道上的维系商品,起到了存活世界屋脊带上欧亚大陆连接通道的作用,使茶马古道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持续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而丝绸等贵重商品或大宗商品则是在世界屋脊带通道不中断的条件下促进了欧亚大陆古道的繁荣。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茶马古道”命名者之一)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