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地域性身份
2014年12月05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5日第676期 作者:[澳大利亚]席格伦/文 段士爱/译

  茶马古道是一个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全貌的集合体,它已经逐渐成为保护和复兴的重点;茶马古道是一个文化资源,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来推动旅游业发展;茶马古道讲述了各民族和谐统一的历史。在梳理这三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茶马古道用途时,笔者认为茶马古道代表着国家、市场和“文化传播者”三者的新融合。

  茶马古道是把云南的产茶区与中国的其他茶叶消费区,尤其是西藏地区连接在一起的贸易网。这个贸易网于唐代首次出现,在晚清和20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这个贸易网发展到东南亚、尼泊尔、印度,因此体现了其国际的维度。茶马古道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物质遗产,茶马古道包括各种各样的桥、马店、贸易集镇、驿站、圣祠和寺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马古道直接指向茶文化的中心地带,即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和正在面临消亡的马帮文化。相对于对“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文化路线遗产”的重视,茶马古道作为大型国家资助遗产项目这个事实远远滞后于在市场和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如今,“文化遗产热”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茶马古道在地方文化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中不可小觑的作用。

  随着茶马古道的文化话语的建立,地方政府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更加关注,在大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的“文化价值”对市场发展更有意义。因为,茶叶的生产、运输和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有形实物,它非常适合云南的旅游市场,而且重要的是它还把相关的地区作为主要的文化品牌和市场符号。茶马古道还开拓了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在云南至少有两个茶马古道主题公园(一个在普洱,另一个在勐海),使游客在茶马古道驿站感受千年古道的气息。丽江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但是疯狂的商业化行为已经使丽江成为一个“主题购物商场”,但它们同样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现在的人们有了更多闲暇雅致,他们既想要一个逃离都市的浪漫地点,又想要一片离家庭舒适不远的怀旧地,那么茶马古道及与其相关的意象和能指恰恰在公众的想象中找到了一片沃土。但是,茶马古道的魅力在于在现代化发展中追忆历史而不是五彩缤纷的异域风情,就如导演田壮壮在《德拉姆》这部纪录片中所记述的那样,在滇藏边界怒江(流入缅甸之后被称为萨尔温江)大峡谷的崎岖边缘,人们艰辛地生活着,小型马帮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不仅增进了沿途各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打破了云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对隔离的局面,增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的联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茶马古道的兴起也在学术界引发争论。云南地区以外的学者,特别是四川的学者认为“茶叶之路”已被“劫持”,他们认为滇藏间的茶马古道的确存在,但缺乏具体的物质依据来证明它被赋予的历史传承性和意义。青海及其他与西藏有贸易往来的西北产茶区也开始声称自己与“茶马之路”有关系。茶马古道作为一个概念已经突破了滇川藏之间的贸易网络而在向全国范围内逐渐扩大。

  茶马古道既是地域身份的标志,又是一个促进民族团结的平台。木霁弘将茶马古道称为“流动的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马帮被火车、飞机和汽车替代,当年的赶马人变成了今天的游客,茶叶被各种怀旧的消费品取代,已经不再是当年艰辛的旅程而成了一段悠闲的时光,或许,这才是21世纪茶马古道的真谛。

  (作者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原院长;译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