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作者读者座谈会举行
2020年12月02日 0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日总第206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1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作者读者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学术报刊办刊理念、内容特色、栏目设置等建言献策,并对新发展阶段如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报刊更好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方军主持。

  丰富实践提供崭新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迈向新阶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代中国生动的社会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和素材,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自信。他提出,中国社会学研究要具有大视野,与世界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领域的重大议题,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看来,报纸办得好,关键在质量。要积极促进作者、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学术性、学理性、政治性、思想性相统一,从而形成学术性报刊自身特色。对于“文学”版发展,他建议应更加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探讨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文艺批评新动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繁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2020年后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开始进入新减贫时代,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未来农村工作的重点。学界应积极探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有效路径,对绿色减贫、教育扶贫做出理论提炼。报刊对于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与生动讲述,将让世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中国减贫实践,增强其他国家消除贫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雷磊建议,选题中要做到基础理论和实践导向并重,把握全局性、前瞻性课题,不断发挥报刊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作用。法学界应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运行问题,提炼标识性概念,关注新兴科技条件下的法学理论转向,以及新兴交叉法学研究和涉外法治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认为,“寓政治于学术中”,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是报纸的一大特色。要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把中国实践学理化、中国经验理论化、中国思想学术化。他建议,以“国家法学”为主题,组织专栏文章,将我国法律实践中重大的制度设计、热点问题背后的理论与规律揭示出来,推动实践与理论更好地结合。

  在现实语境中形成办报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汪学群提出,“历史学”版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历史即思想史。未来应重视刊登中国思想史方面的文章。历史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文献,这些历史文献蕴含了前人的知识水平、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对这些文献的诠释与解读则构成历史也即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宋代以来的思想观念与我们现代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刊登的思想史文章应做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雅俗共赏,将专家科研成果通俗化,以浅显的文字介绍给广大读者。”他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王灿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报》应加大理论信息、学术信息、思想信息的传播力度,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热点与冷点相结合,重大理论与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版面上力求清新、大气、简约。要高度重视选题策划。以版面定文章,以文章定标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的学理化解读”“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新闻传播”等就是很好的选题。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娜认为,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结合中国现实语境和状况进行理论创新。例如,对数字经济概念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关注科技、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融入政治经济学话语等。

  聚焦新时代理论与实践问题,与会学者围绕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传播学术成果、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会学者建议,应更加灵活多样开设专题版面,不断挖掘新课题,回应现实问题,注重学理化阐释和跨学科交流,肩负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

  方军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科学擘画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两个大局”,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的报纸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各位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研究,从不同学科领域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新意的建议,为今后报纸栏目规划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报》将继续坚持开门办报的方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性报刊,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