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国·2022——经济学
2022年09月01日 1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9日第2480期 作者: 访问量:

  刘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这需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学探索并相互借鉴。我们一方面要明确并坚持“批判”的根本标准,即政治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需要树立并坚持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对不同学说展开批判比较。其重要前提和基础在于深入认识、准确把握所要批判的对象,否则便不能形成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批判,也就难以获得有学术价值的借鉴。

  裴长洪:人类文明多样性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变化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必须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前提,正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文明和人类社会由简单和低级向复杂和高级形态螺旋式发展。因此,人类文明的本质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的整体表现,在不同时代,它又反映了特定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性是由人类文明的本质决定的。一方面,虽然人类社会是按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化文明依次递进、上升发展的一般规律演进,但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和交换的内容与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不同,演进路径也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形成了文明演进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本质规定了其发展目标是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多样性需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多样性需求必然导致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人类文明多样性还产生了交往和交流的需求。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往、交流与互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也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历史观。

  周文:中国奇迹何以发生——基于政治经济学阐释框架

  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宏大主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研究经济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揭示和提炼中国经验背后的经济学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进行新的解释,有利于推进形成中国经济学理论,进而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更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洪银兴: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中国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也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我们不仅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即守正),还不断创新经济发展道路,正在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杨志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财富管理视角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背后是国家财富管理体制从国家全面掌控社会财富到合理利用社会财富的过程。国家财富管理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视角。现代化进程离不开财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更是离不开国家财力支持。没有财富支持的现代化是不可持续的,没有持久财力支持的现代化持续不久。正是内源融资型的国家财力集中,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初始资金,由此形成集中型的国家财富管理模式。

  刘世锦:城市人口集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聚集效应通常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以及更高的规模收益。针对要素集聚的研究,可以从包含密度、频度、浓度的“三度”框架展开。其中,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有助于对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进行探讨。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高质量发展与合作——以21世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例

  我谨代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再次感谢会议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与拉美国家在贸易、融资、外国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无疑将继续增加,并在一些新兴国家和新兴领域快速增长。这反映出拉美国家和中国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

  罗萨里奥·圣·加德亚·杜阿尔特(Rosario Santa Gadea Duarte):拉美视角下的中国经验及“一带一路”倡议潜在作用

  出席本次国际论坛的各位尊敬的与会者,我在秘鲁利马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今天我将以拉美国家特别是秘鲁的视角,谈谈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者的主要经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助力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郑新业:中国式大推动——摆脱贫困的中国方案

  摆脱贫困是人类的共同愿景。自工业革命“大分流”后,西方社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国际减贫援助,但收效甚微。国际减贫思潮陷入“大推动”和“小规模局部渐进改革”的争论,联合国主导的非洲“千年村项目”和学界开展的大量小规模随机控制实验均未能为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同样备受贫困问题困扰,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不断调整减贫模式,创新减贫理念和政策工具,立足实际持续推进减贫进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政策最广、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阳华:世界数字化时代视野下的中国高质量发展

  世界主要大国围绕数字技术制高点、数字产业领导力与数字规则主导权的博弈不断深化,成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驱动因素,并加快推动世界进入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数字文明。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适逢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提升发展质量的战略选择。

  波特伦·谢弗德:欧洲和中国的信贷经济思想比较

  我很高兴能够参加本次论坛。今天,我将谈谈欧洲和中国关于信贷的经济思想史演变,并将其与土地保有权等概念联系起来,因为土地保有权通常与信贷关系相关联。

  埃里克·伯格洛夫:全球价值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杠杆

  我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各位致以诚挚的问候。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感谢你们在此时此刻邀请我参加这个非常重要、非常有趣的会议。在过去15—20年里全球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在未来还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而作为全球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正在全球价值链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崔岑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