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2020年12月17日 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7日总第2071期 作者:刘永洪  魏冬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也使得生物安全由陌生术语转而成为每个人真切的感受。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复杂多样,传统生物安全与非传统生物安全威胁、外来生物威胁与内部监管风险、自然生物安全与人为生物安全威胁、现实生物安全与潜在生物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国家、民族、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生物安全挑战。基于此,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从法律层面筑牢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生物安全威胁特征多样

  生物安全威胁主要是指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给人类健康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或潜在风险。生物安全就是对以上危害或潜在风险的防范。生物安全威胁与其他传统安全威胁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隐蔽性强。生物安全威胁通常无形无声无征兆,难以及时发现。再加上生物安全威胁通常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往往被发现和确认后,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如各种流行传染病,在暴发前很难有征兆,难以预防。对生物武器而言,使用简单多样,可以用人工、飞机、导弹或火炮等把细菌、细菌昆虫或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放到对方河流、城市、农村中,由于其自然扩散、繁殖的方式与自然界天然病毒模式和规律一样,所以很难察觉到。

  针对性强。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现有病原体进行基因改造或研制新的生物战剂,能够针对某个人、某个种群的某些生物特征进行攻击。选择攻击的目标非常精确,在获取人种、各群或个人等攻击目标的基因或蛋白质结构后而设计特定的致伤因子,即可实现攻击的精确性。生物安全威胁不但能够造成人的病理反应,还能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造成社会恐慌。

  危害性大。生物安全威胁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等,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如2020年沙漠蝗虫在东非引起的蝗灾,据联合国专家警告称,预计中东与非洲将有2500万人口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是核武器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如将100公斤的炭疽芽孢通过飞机、航弹、老鼠等携带释放到某城市,就可能造成约300万人丧生。

  威胁范围广。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安全威胁由源自自然向源自生物技术研发和运用转变,从动物、植物到人,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到社会,从社会到自然,都处于生物安全威胁之中。目前研究和监测表明,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却难有逆转。

  生物安全威胁方式多元

  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物理方面,而是来自生物方面。与其他安全威胁相比,生物安全威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大新发疫情的暴发和流行。随着全球生态改变、人员流动加快,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和确认新传染病近50种,半数以上为病毒引起。近年来,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等病毒相继出现,甚至反复暴发,给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带来巨大破坏。

  二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自然分布的物种,由于人为引入或由于风力、鸟虫等自然传带等进入该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一个外来物种引入或入侵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过度繁殖,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物种,打破生态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甚至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性影响。

  三是生物技术或产品的滥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大量人工合成或改造的生物不断出现,其中对许多生物的运用已经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对生态环境、社会稳定、人类健康等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及产品的滥用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大量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利用基因技术制造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违法人为编辑人类基因等,对人体产生潜在、不可逆转的威胁。

  四是生物实验室泄露。随着对生物技术的重视,各国加快了相关技术的研发,相继建立多种生物实验室。1990年,世界仅有12个生物安全四级的实验室,到2010年增加到42所,且许多实验室位于人员密集地区。目前,美国公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达15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近1500个。虽然实验室具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但因设备故障、人为因素、管理不严等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五是生物恐怖袭击或生物武器攻击。任何技术的研发,都不可避免地运用于军用领域,生物技术也是这样。据统计,目前全球诸多恐怖组织具备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能力,由于细菌、病毒在自然界存在,且制备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隐蔽难防,已成为恐怖活动的重要方式。而世界各主要国家正在研制和储备生物武器。尽管《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于1975年生效,目前有183个缔约国(美国加入),但依旧无法遏止生物武器的发展势头,很难阻止下一次生物战争的发生。

  多举措防范生物安全威胁

  生物安全关系到民众健康、社会安定、国家安全以及民族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生物安全威胁。

  一是加强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应对生物安全威胁,必须以国家为主体加强生物安全的战略规划,将生物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国家整体应对生物安全威胁的能力。如美国连续推出一系列国家战略和规划计划,2009年出台《应对生物威胁国家战略》,2018年9月出台历史上首部《国家生物防御战略》,从国防和军事角度评估和防御生物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战略范畴,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生物安全战略规划。

  二是筑牢生物安全思想防线。只有科学地认知生物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和主要传播方式,才能树立正确防范意识。应加强教育和引导,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和国防教育体系,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手机微信等各种形式,开展生物安全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认识到生物安全威胁的特征、危害、方式以及防御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如专业部门加大对进出口生物产品的管制,严把生物安全进出口关;普通民众要高度警惕生物安全,不用或少用外国疫苗等生物制品等。

  三是加快提升生物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养生物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构建生物安全防线、确保生物安全的第一要素。应对生物安全威胁,是一个快速、准确的科学行为,需要技术精湛的科学家和高级生物科技人才。应加强生物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加快培养和储备生物专业技术人才、生物科技企业人才、生物科技装备研制人才等。提升生物科技体系创新能力,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识别生物安全威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应对策,尽快研制和生产出有针对性的疫苗、药物等。

  四是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19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生物安全法》草案。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构建了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为维护我国生物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对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应结合全球疫情等生物安全威胁现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使生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71239部队)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