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思想
2021年06月30日 10: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30日第2197期 作者:吕瑶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史,权威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与国家政权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认真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系列论述,对于新时代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

  权威伴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国家统治稳固与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新型政党就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而“无产阶级政党要想真正成为新的社会基础,必须在革命中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腐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初登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政党因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纪律和制度,以避免其在旧势力的围剿下走向灭亡。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具有崭新性质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制定了新的同盟章程。该章程明确指出,中央委员会为同盟的权力执行机关,负责领导地方各级组织和全体盟员,委员和代表由选举产生;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一切秘密。这些规定体现了集中权威和民主自治相统一的组织原则,阐明了任何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一定权威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主导地位的增强,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抵触和反对也日益猖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甚至出现了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其主张个人无限自由和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为了捍卫无产阶级运动的团结与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阐明了确立和维护权威的重要性。

  首先,无产阶级的革命需要权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看来,权威在人类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资本对劳动进行统治及其由此形成的规章制度,会对无产阶级造成压迫,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原则,利用权威以联合一切力量来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只有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才能够组织起来,继续开展各项革命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言:“革命是一部分人用非常权威手段去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这不仅有力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而且还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其次,无产阶级专政需要权威。在第一国际期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多方面阐述了革命胜利后仍需要权威的观点。一是巩固新政权需要权威。公社成立后必然会遭受反动阶级的破坏,无产阶级必须始终牢牢掌握革命的武装,以集权的国家权威作为武器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捍卫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二是组织新政权需要权威。作为新型国家政权,公社应当是一个强调实干且兼具立法与行政职能的工作机关,而非议会式的机构,成立后的公社还应当成为全国各个地方的政治形式,并在体制上、组织上保证民族的统一。三是建设新政权需要权威。公社建立后,无产阶级应当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造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通过政治权威实现党内外的团结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最后,权威和自治是辩证统一的。针对无政府主义者、自治论者的诘难和斥责,恩格斯通过考察历史后明确指出:“权威和自治是相对的,将权威和自治绝对化都是荒谬的。”诚然,权威和自治的应用范围随着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改变,它们并非相互排斥而是辩证统一,一定的权威会带动自治的良性运转,自治的良性发展也会推动人类解放的伟大实践。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权威和自治将会达成一种新的统一,即集中权威会以自治为基础并通过自治实现,但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任何反对权威的观点都将不合时宜。

  “无条件服从统一的意志是绝对必要的”

  建设集中统一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列宁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19世纪90年代末,资本主义在俄国获得新的发展,工人阶级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和革命因素,迫切希望在俄国组织统一的工人政党。列宁正是在领导俄国工人运动和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集中阐释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有力推动了革命实践。

  第一,树立政党权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不久,列宁针对党内存在的组织涣散、意见分歧和思想混乱的状况,提出要重建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他在《怎么办?》中首先批判了盲目崇拜自发式工人运动的“经济主义”一派(又称经济派)及其信徒的谬论,在思想上与他们划清了界限,认为政党应该是集中统一、组织严密又纪律严明的组织,完全摒弃了那种纯粹工人式和工会式的社会民主党组织的传统。同时,列宁还根据俄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党组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牢固、集中、战斗的革命家组织,该组织的专业化以集中化为前提且绝对需要集中化。另一部分是广泛的地方党组织网,并在严密党组织的外围建立起公开、半公开的群众性组织。这里明确体现了列宁建立集中统一的权威政党的主张。此外,列宁进一步阐明新型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主张要按照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保证在充分民主基础上建立政党权威。正式反映这一建党思想的文献是他在1904年撰写的《进一步,退两步》,书中提道:“为了保证党内的团结和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这里,列宁所强调的集中制主要体现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统一,其同民主制并非矛盾,主要是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自治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一主张不仅克服了涣散状态和小组习气,保证了党的战斗力,而且为无产阶级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武器。

  第二,维护和尊重党中央与领袖的权威,反对派别活动。在列宁看来,首先,必须维护中央、领袖权威。中央作为全党的领导核心,若中央的决定得不到全党的认同和贯彻执行,就不可能实现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实现统一并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此外,无产阶级“若不推举出善于组织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也很难取得统治地位”。一方面,领袖作为革命阶级的权威,具有丰富的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可以指导全党统一意志和行动;另一方面,领袖作为政党的核心和人民的向导,具有较高的威信,便于组织教育工农大众提升革命意识,无产阶级若缺乏领袖的领导,革命将很难完成。其次,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和章程。关于党的纪律,列宁指出:“只有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样的纪律才是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纪律。”他主张全体党员不分上下必须严格听从中央的指挥,无例外、无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反对任何破坏一致行动的号召。关于党的章程,其作为“组织的形式表现”,全党只有严格遵守这个行为规范和基本法规,才能摆脱以往靠“关系”和“信任”来维系的狭隘的小组状态,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最后,必须反对任何派别活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工作重心发生转移,要求俄共(布)统一全党思想,集中精力进行社会建设,但此时党内出现了削弱党的权威、背离党的要求、分散党的注意力等派别活动,产生了“工人反对派”“缓冲派”等机会主义派别,呈现出无政府主义特点。为此,列宁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不能容许的”,俄共(布)在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也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取缔一切派别活动”,保证党中央的意志和决策集中,最大程度实现党的统一。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思想的逻辑建构,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具有启发意义,使党在撷取与借鉴这一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新时代,我们党在实践中结合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适时提出“两个维护”,并将其提升至制度层面的高度。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必须始终将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