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主义影响基督教神学建构模式
2020年07月28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8日总第1976期 作者:项秉光

  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其本质是在言说一种人神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和神构成了信仰的两极。然而,这两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性质的不同,使人们不能简单地通过逻辑的推导从一个概念通达另一个概念。为了回应不同性质的对象在同一个信仰关系中的张力,基督教产生了丰富的思想模式,神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发生在基督教早期所处的希腊文化背景中,表现为一种在概念上力图将信仰两极进行同质化的努力,其动机是护教和宣教。护教意味着它要在希腊文化面前为自我辩护,宣教意味着在希腊文化之中表达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基督教大量使用了希腊哲学的思想,而柏拉图主义哲学以其卓越系统性,首先成为基督教神学建造的典范模式,并通过奥古斯丁影响了整个基督教神学。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体论意义上关于神的学说;第二,实践意义上向神接近的理想;第三,认识论与恩典的关系。

  希腊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世界本源的问题。在柏拉图那里,世界的本源是理念。这种关于世界本源的思想,既与早期自然哲学不同,也不同于斯多亚学派的自然神论、伊壁鸠鲁主义的不关心人类和世界的神、原子论的物质原子,它是一种永恒的、不变的、精神性的,并与物质世界相分离的存在。柏拉图把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只归之于理念,并且在《蒂迈欧篇》中塑造了一位世界的创造者,虽然这种创造与基督教的创造论有诸多差异,但是对于急于想要在希腊哲学中寻找共同点的基督教来说,个中差异很容易被策略性地无视。柏拉图的神或者本源与基督教永恒的创造主,二者之间有太多的可以融合之处,以至于两者在最为核心的对象上,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并能够分享相同的概念。柏拉图主义在历史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学园派时期、中期与新柏拉图主义,其中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影响尤大。在柏拉图那里,本原具有三重性。普罗提诺认为,这表明有三种本原,分别是太一、奴斯和灵魂,三者的性质与柏拉图的三重性相对应。这三种本原与基督教神论中的三位一体相类似,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三位一体学说是柏拉图主义本原学说的一种演进。

  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还为奥古斯丁构建从神至于物质的整体世界观奠定了基础。整个造物的秩序从没有感觉的造物开始,到有感觉的造物,再到有理智的造物,直至不朽的造物,从下到上依次为:自然物、植物、动物、人、天使。在天使之上是超越时空的上帝,在自然物之下是虚无。不同的事物处在不同但是适当的位置上,构成了一个永恒和谐的上下秩序。然而,实际上,上帝创造的是理念,现实生灭的事物乃是根据理念而形塑的。因而,事物的自然秩序归根结底就是事物的理念秩序。这种视现实世界有赖于另外一个超越的世界,主张现实世界通过超越的“理念世界”才能存在和被认识的立场,显然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虽然基督教的上帝观念和柏拉图的本源或神的观念存在差异,并且也很容易在三本源和三位一体之间找到不同点,使得奥古斯丁的整体存在秩序面临神义论的困境,但对于早期基督教来说,其主要任务是进行与希腊哲学的对话,更多的是寻找两者的共同点。基督教对柏拉图主义的接受,只有在两者充分结合和对希腊哲学有充分的认识之后,“才在某种程度上被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超越。

  人应当如何生活?这是近年被施特劳斯学派重新提起的论题。这一论题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打破了一直以来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方式,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对柏拉图的理解。或者说,柏拉图对知识的追求,不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被惊奇所激发,而是为了永恒的拯救,为了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有赖于人在此世按照正确的知识去生活,正确的知识就是关于灵魂的知识。因此,人的正确的生活依赖于关于灵魂的知识,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就是灵魂。柏拉图曾深情地说:“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

  柏拉图主义这种强烈的信仰和神秘色彩,使得早期的基督教很容易感受到一种气质上的接近。尤其是他对灵魂的格外关注,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基督教。这种影响从使徒约翰对灵魂的格外强调就能够看出来,“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用的”。《约翰福音》也被认为是深受希腊哲学影响的一本福音书。柏拉图对人类灵魂的格外关注,源自苏格拉底的内在德性观念。这种内在的观念,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活着的理念。人们需要过的生活,就是不断践行德性,使灵魂或者内在的理念摆脱肉体的束缚。因此,人的正确生活就是自身的理念不断地向着理念世界回归的过程。在这里,作为人的灵魂的理念和作为神的理念,在类上相同。这一人与神相似的思想,如潘能伯格所言,不仅使古代基督教发现了关于人的理想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发现了实现这一方式的途径。

  人们在《创世纪》“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造人”一句中,找到了人与神类似这一思想的经典依据,如同柏拉图的理念论,人在灵魂中有一种与神同质的东西。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发展出一种与希腊古典哲学结构相似的目的论,如同柏拉图的理念论中陷入物质的人类灵魂不断向上复归理念世界,基督教的人的灵魂也以神为自身的目标。波纳文图拉在其《心向上帝的旅程》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朝向神的步骤和方法。这一旅程最后达至神秘主义的境界,波纳文图拉借用狄奥尼修斯的话说:“超越你自己和一切不可测度的东西,抛弃一切并从一切中解放出来,那时你便跃登于神圣黑暗的至高本质的光芒中。”虽然基督教与古典哲学的具体目标并不相同,但是两者的实践结构却基本相似。

  基督教神学认为,人在接受信仰之后,对于原先所不能认识的信仰对象,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种全新的认识,从内在的角度重新构建了人的生存和理解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徒的生活世界并没有改变,但是他的看法和理解方式却完全变了。这种全面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转变,被奥古斯丁认为是恩典的作用。恩典在一种认识论的意义上,起了全面改变的作用。这种改变意味着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所谓“若不信仰,便不能理解”,正是此意。这种借着信仰、恩典重新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转变,被奥古斯丁理解为一种光照。如其所言:“因为对我自身而言,我所知的,是由于你的照耀。”奥古斯丁认为,人真正能理解的东西,都是上帝所光照的。人和世界的真正意义笼罩在黑暗中,人的自然认识并不能看见;上帝的恩典犹如光明照耀在黑暗中,人就因此而能看见,或者说理解这个世界和自我的真正意义。

  这种认识论转变的思路,正是受柏拉图的光照说之影响。柏拉图在洞穴比喻中将人的认识看作真实事物的影子。人只有在阳光之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基督教认为,人虽然有眼睛能够观看,然而对象在黑暗中,只有在太阳照耀对象的时候,对象才能被人所看见。这里,眼睛意指人的心灵。心灵只有在神的真理之光的照耀下,才能够认识和理解。柏拉图的光照说为基督教的认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方式和思路。这种照耀世界的光被奥古斯丁改造为基督的恩典之光,一种人的自我认知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他将柏拉图的回忆说进行一番改造和利用,将认识视为一种内在的、回到自身的过程,而理念就内在于自我之中。基督的恩典之光,照亮了藏在我们心中的理念,使这些理念被人所见。

  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的影响巨大,是基督教信仰哲学化的最初形态。但这种哲学化的信仰表达,并不是基督教的本质,而是在希腊的特殊文化形态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信仰模式。它所依据的是希腊式的问题和希腊式的思考方式。在其他不同的文化形态中,基督教信仰将会以另外的问题、思路被追问和被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教信仰的表达形态,是由其所面对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在其他文化之中,基督教会因为独特的处境而产生出自身的独特形态。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