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神经语言学步入科学轨道
2021年03月23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3日第2131期 作者:廖小根 张智义 倪传斌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语言与情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这使得神经语言学与情感科学开始相互吸引,情感神经语言学(Affective Neurolinguistics)也应运而生。

  情感神经语言学已正式问世

  “情感神经语言学”发轫于2015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市举办的“第五十五届社会心理生理学研究大会”(5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Psychophysiological Research)。会上,J. Kissler首次提出了“情感神经语言学”这一术语,并指出语言中的情感内容和受试的情感状态均会调节词汇、语义和形态—句法加工。时隔四年,J. A. Hinojosa等在《语言、认知与神经科学》(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情感神经语言学:调和语言与情感的框架”(Affective neurolinguistics: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reconciling language and emotion)一文。他们基于以往有关语言(词汇和句子)理解中情绪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成果,构建了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框架。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情感神经语言学作为术语正式出现在学术界的时间较晚,但采用神经科学手段探讨语言与情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拉开了序幕。这些前期的研究成果为情感神经语言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研究内容来看,情感神经语言学主要致力于通过神经科学手段揭示情感、语言、大脑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二是语言对情感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其中,情感对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语义、句法和语用多个层面;语言对情感的影响则体现在情绪调节、情绪识别和情绪发展等多个层面。

  研究综合性特征显著

  情感神经语言学具有多元性。这在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方面均有体现。首先,情感神经语言学具有十分辽阔的研究疆域。情感对语言的影响遍布整个语言系统,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对语言不同的层面均展开了探讨。此外,语言对情感的影响研究更是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催生了语言对情绪调节、情绪学习、情绪感知等影响的一系列主题。其次,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具有多元性。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采用的任务种类繁多,例如视觉搜索任务、语法判断任务、表面视觉特征加工任务、词汇判断任务、情绪分类任务、词汇控制任务、点探索任务、颜色命名任务、旧—新识别任务、快速系列视觉呈现任务等。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手段也十分多元,包括脑电图、脑磁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功能近红外光谱仪、多导生理仪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该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最后,情感神经语言学的多元性还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总体来看,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对象可分为四个组群:健康人群与病理人群、成年人与儿童、青年人与老年人、单语者与双语者等。

  情感神经语言学具有多层性。情感与语言二者相互渗透,而且体现在双方的各个层面。一方面,情感对语言的影响研究体现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不同的层面上。当然,不同语言层面的研究分布很不均衡。其中,词汇层面的研究占了绝大部分,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情感对不同层面语言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理解,在产出和习得上也有体现。另一方面,语言对情感的影响同样如此,在情绪感知、情绪学习和情绪调节等不同层面均有体现。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框架以语言和情感二者的互动为主线,关注语言和情感在不同层面的交互影响,这也正是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多层性的一个体现。

  情感神经语言学具有超学科性。其超学科性体现在不同学科间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范式的相互借鉴,研究内容的相互拓展,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和理论的建构等方面。神经语言学研究中的神经科学手段在情感科学研究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手段几乎都被广泛应用于情感神经科学研究中。在研究范式方面,情感研究的范式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神经语言学对情感维度的考察之中。在研究方法方面,P. Broca开创的“病灶研究法”也被拓展至对情感障碍患者的研究上。在研究内容方面,情感科学纳入了对语言的考察,神经语言学纳入了对情感的考察,两者内容相互拓展,催生了许多前沿的研究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壁垒由此打破,无疑有助于探索语言和情感是如何一起塑造人类认知的问题。情感神经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在理论建构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为探讨文学阅读的情感和审美机制,A. M. Jacobs将神经、认知和情感过程有关的神经(心理)假说与语言学和诗学中的假说很好地联系起来,构建了神经认知诗学模型(Neurocognitive Poetics Model of Literary Reading),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文本或心智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

  情感神经语言学具有应用性。其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和教学两个方面。首先,揭示语言调节情绪的神经机制是情感神经语言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情感神经语言学对改善儿童情绪能力训练的方法、改进针对情绪调节的心理治疗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情感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情感障碍人群,其相关研究成果对此类人群的诊断与治疗均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情感神经语言学的应用性还在于它能够服务于教学。例如,已有研究发现,受试主体的心境(mood)会影响语言的加工,那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调节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的成效。此外,刘宏艳、胡治国和彭聃龄在2011年发表的《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一文中指出,既然内化的情绪反应模式对语言加工有影响,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控制学生的坐姿、表情可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语言习得研究也开始逐渐关注情感因素,语言教学出现了情感转向。

  多角度拓展发展方向

  其一,拓宽情感对一语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迄今为止,研究者围绕情感对一语加工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其研究领域仍有待拓宽。例如,在语言各层面的研究中,语篇层面的相关研究最为薄弱。此外,现有研究多关注的是字面义语言,考察比喻性语言的研究相对较少。与字面义相比,比喻性语言通常更适合用来表达情感。此外,一语情感效应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这些影响因素。

  其二,关注情感对二语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从现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来看,关于二语的情感效应,学界尚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者发现一语与二语的情感效应存在质的差异,也有研究者认为二者存在量的差异,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二者并无差异。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从情感神经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二语理解、习得与产出过程中情感效应的神经机制。

  其三,推进情感神经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现有情感神经语言学研究取得的主要发现大多来自印欧语系。汉语在很多方面均具有一些特异于印欧语系的类型学特征。因此,立足于中国语境,借鉴国外研究优长,大力开展情感神经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实为必要。这既能够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原创性理论。此外,情感神经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也是中国担当、学术自信的应有之举。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