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理论: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新探索
2021年03月16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6日第2126期 作者:孙文统

  外化理论(Externalization)是最简方案框架下的一种句法—音系接口理论,是生成语法关于内在性语言运算机制及句法—音系映射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2019年9月,日本新潟大学语言学教授Yoshihito Dobashi出版了Externalization: Phon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of Syntactic Objects一书,采用严格的内在性语言视角,重新构建了自然语言的运算系统,将外化过程视为句法—音系映射的唯一机制,并为自然语言中韵律范畴的层级性组织以及相关句法—音系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释。作为句法—音系接口研究领域的最新探索,外化理论深化了人们关于自然语言本质的理解,拓宽了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理论视野,有力地推动了形式语言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内在性语言的运算模型得以优化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句法运算模型呈现出多重性的倒“Y”模式,由狭式句法、音系部门和语义部门三部分组成。词汇序列(lexical array)在狭式句法中进行句法推导,所生成的推导式被拼出(Spell-Out)为语音表现形式PHON和语义表现形式SEM,并分别在感觉运动系统(SM)和概念—意向系统(C-I)中获得解释。运算推导以语段为单位循环往复地进行,狭式句法介于音系部门和语义部门之间,整个运算系统表现为一个对称性的动态推导模型。这种对称性的运算模型被主流生成学派广泛采用,在学界长期占据主导性的理论地位。

  作为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最新探索,外化理论对主流句法运算模型进行了优化与修正,并重新诠释了音系部门在运算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其主要观点为:拼出操作在句法运算中不具备理论地位,由句法运算所生成的层级性结构表达直接在概念—意向接口位置获得解释。外化过程是辅助性的音系操作,其功能在于将层级性的结构表达映射至感觉运动接口位置,赋予其线性化外形,并对其进行音系解释。

  因此,在外化理论的框架下,自然语言的运算系统取消了拼出操作的理论地位,句法运算表现为由词库至概念—意向系统的单向映射,整个运算模型表现为精简单一的“I”模式。由于音系部门不再是内在性语言的一部分,运算推导生成的不再是成对的语音—语义集合,而是只包含语义的单元素集。

  在这种运算模型中,音系操作表现为一种外在性的解释程序(interpretive procedure),其独立于句法运算部门,根据运算所生成的结构信息,阶段性、循序式地为句法实体提供音系解释,并将句法实体有序地转换为具有层级性结构的韵律实体。外化理论由此得名,即赋予句法成分外在化的线性表征,并为其提供外在性的韵律构型。同时,由于取消了拼出操作的理论地位,位于音系部门和语义部门之间的中介性组件不复存在,音系操作可以直接参照语义信息,打破了以往运算模型中语义部门和音系部门分立而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自然语言的内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运算效率。

  解释力得到加强

  在外化理论的运算模型中,二元合并、一致操作、句法加标(Label Algorithm)和线性化操作(Lin)构成了运算系统的操作要件。二元合并为最小句法操作,一致操作为最小搜寻操作。句法加标旨在为句法实体提供音系解释,而线性化的操作对象则对应具体的韵律范畴。在高效运算原则的指导下,各种操作方式分工协作,同时进行,共同为自然语言中的韵律范畴和句法现象提供统一的理论解释。以往研究中规定性的韵律词、韵律短语和语调短语等韵律范畴,在外化理论的框架下分别由三种线性化操作Lin(W)、Lin(LS)和Lin(┐S)推导生成,其中Lin(W)的操作对象为句法终端节点,Lin(LS)的操作对象为线性结构成分,Lin(┐S)的操作对象为终结性推导(terminated derivation)成分。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语言中的韵律范畴和韵律域在句法—音系的互动中动态生成,彻底摆脱了以往机械规定性的句法—韵律映射方式。

  SVO型语言的韵律组配模式也可以通过外化理论得到较为完美的解释。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的韵律组配模式一般为(S)?渍(V)?渍(O)?渍,而齐佩瓦语、齐马图语、齐尼亚语等班图语言的韵律组配模式一般为(S)?渍(VO)?渍。这两种不同的韵律组配模式由不同的句法结构和音系解释造成:根据语段推导的运算方式,以英语为代表的SVO型语言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分别携带R?尴、T和tR等不可加标(unlabelable)成分,这些不可加标成分对于音系部门是可见的,因此被外化为独立的韵律短语。而以齐佩瓦语为代表的班图语言中的宾语成分在句法运算时提升至轻动词vP的标识语位置,与谓语动词共同携带不可加标成分T,宾语位置仅有语迹留存。因此,该类语言中的动宾短语被整体外化为一个韵律短语,从而解释了SVO型语言中存在不同韵律组配模式的内在原因。

  此外,外化理论还可以为某些句法现象的跨语言变异提供更为直观简约的理论解释。比如英语中存在“that-语迹”效应,而意大利语中不存在该效应。这是由于功能性中心语T在英语中是弱性的,其不具备标记功能,因此对于音系操作是可见的。音系操作将标句词that外化为一个韵律短语,违背了功能词不能独立作为韵律短语这一基本规律。而意大利语中的T是强性的,其具有标记功能,对于音系操作是不可见的,因此音系操作将标句词与嵌入小句中的谓语动词整体外化为一个韵律短语,满足了功能语类的基本韵律要求。

  可资汉语语法研究借鉴

  外化理论倡导句法、音系与语义三个部门的联动协作,强调句法运算的阶段性与生成性,凸显音系操作的辅助性与解释性,为音系部门与狭式句法和语义部门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桥梁,进一步强化了运算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优化了自然语言的内在设计,对于汉语语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颇具启发意义。高度的解析性与句式的灵活性使汉语呈现出一系列有别于其他语言类型的语法特征,对其自身语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造成了困难与挑战。众所周知,重音、节奏、音步等韵律因素体现了汉语特有的语言特征,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语法学界从句法—音系互动的视角进行研究,已然产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比如韵律句法学沿着句法—韵律的接口路径,通过韵律制约句法的方式,为汉语中形式各异的句法现象及产生动因提供了解释。比如汉语中的介词融合、宾语移位、介宾分置、补语并入等语言现象均可以通过句法—韵律互动的方式得到解释。外化理论为音系操作与句法运算和语义部门之间的关系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新近的发展阶段,外化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对比和跨语言变异的研究中,为汉语韵律组配模式和句法现象的统一解释提供了新的路径。毋庸置疑的是,外化理论在深化句法—音系接口研究与优化自身模型构建的同时,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支持,推动着汉语语法理论的继续发展与完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与新时代汉语语法理论创新”(18ZDA29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郑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