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
2021年03月15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5日第2125期 作者:本报记者 卫思谕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人们充满期待。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在学界看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应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重塑价值链为主攻方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现路径。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通过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只是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的权宜之计,更是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我们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国内大循环是根基,提升产业链核心在创新,包括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主的技术创新和提升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的制度创新,最终才能真正形成统一的市场循环。

  我国作为经济体量居于世界第二的国家,不能长期依赖外部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表示,促进国内大循环要充分发挥大国优势,提升本国市场规模,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稳定的国内需求是一国经济发展最为稳定、持久的动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表示,庞大的国内需求也是我国最大的优势,是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底气所在。为此,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国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无论是在需求侧还是供给侧上,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重要改变。在需求侧上,中国还有很大的消费升级和投资优化空间,未来15年随着双循环模式的确立,中国将自然进入内需倍增的格局,并将带来广阔的新机会。中国消费重心的下沉、个性化细分市场的发育,以及服务进口需求的回流,会给整个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诸多新机会。

  以重塑价值链为主攻方向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给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带来挑战。因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

  循环实际上是指再生产,意味着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要畅通起来。刘伟认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就是要在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基础上,使产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循环畅通连接起来,并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供求之间总量和结构的均衡。产业链和供应链在高水平、高竞争力基础上的畅通和循环,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市场基础。加强基础创新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强力攻关,打破“卡脖子”的堵点,实现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围。在双循环过程中既要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一布局、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既要夯实基础研究,又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价值链重塑的全新过程,未来可以打造自己内部全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程实表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分成三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加工制造。对此,我国也需要在研发设计领域培养自己的科创力量,在品牌营销领域培养自己的国货潮牌,通过以链入链的形式,对全球价值链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在王昌林看来,应深刻认识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提高全球产业分工地位的紧迫性,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快构建新时代产业基础能力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

  提升竞争力,需要突破传统价值链和分工链的瓶颈制约,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提到,按照测算,只要对要素市场进行75%的深入改革,未来15年的年均增速可以提升0.72个百分点;如果要素市场改革进展到90%,潜在增速将提升2.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只要通过利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来调整、重构、深化过去的各种战略,完全可以以较大幅度提升潜在增速。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现路径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才能既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又增强发展的主动权和安全性,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与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表示,国内大循环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而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两个重要抓手就是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从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起,目前我国已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力度。

  程实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旧模式已经走向终结,我们需要把发展目光投向自己,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动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