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调比勘法”对词学研究的价值
2021年03月15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15日第2125期 作者:胡善兵

  将同一词调(即词牌)的词作相互比勘,得出相关研究结论的词学研究方法,可定义为“同调比勘法”。若相互比勘研究的词作韵脚依次全部相同,则又可称为“同调同韵比勘法”。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词作校勘、词谱定格、词艺批评、词创作技巧指导等诸多方面,是词学研究特有的一种批评范式。然而,古今学人虽自觉使用此方法,却一直没有对其作出理论名称上的界定与应用范式层面的总结。故而,有必要正式提出和定义该方法,指出其意义与应用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词学研究与填词实践,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词学研究的批评方法。

  助力词作校勘和词谱定格

  “同调比勘法”是词作校勘和词谱定格的重要手段。词由隶属于曲的歌词逐渐演变定型而来,在逐步定格的过程中,往往同一曲子的歌词有字数不一的情况。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词牌除新创调的以外,大都已约定俗成,调有定格,字有定数。后代在词集的抄录、刊刻、编纂过程中,因各种情况会造成句中个别字的讹、衍、脱等错误。后人在校勘时,实可将某一词作与同时代或相近时代词人的同调词作进行对比,用“同调比勘法”来校订这些错误。同样,在编订词谱时,也不必将原本实属一体的词牌划分出多种变体。

  例如,周邦彦的《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一词,上片结句作“看两两相依燕新乳”,为八字句。而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所次周邦彦韵的《荔枝香》词,该句分别作“深涧斗泻飞泉溜甘乳”“相与共煮新茶取花乳”“金泥帐底双虬自沉乳”,皆作九字句。方、杨、陈三人对周邦彦极为推崇,所和周词亦步亦趋,不敢稍越雷池一步,不可能同时增加一字。据此我们可推断,三人所见周氏《荔枝香近》一词,此处必为九字句,而今日所传周词之所以为八字句,必是传刻中产生了脱字之误。

  前人实已注意到上述情况,如清末胡薇元《岁寒居词话》云:“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腔,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故方千里和词,一一案填,不失分寸。今以两集互校,如《隔浦莲近拍》‘金丸惊落飞鸟’,毛注此处三字二句,而周词不尔,当从原作。《荔支香近》‘两两相依燕新乳’七字(笔者按:前应有‘看’字,实为八个字),千里词‘深涧斗泻飞泉洒甘乳’,耆卿、梦窗作俱九字,则千里不误,而原作脱二字(按:实为脱一字)。惜曹季中注《清真词》二卷不传耳。”(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因此,在校订周词时,我们理当对此附以校记说明。万树、戈载、郑文焯、罗忼烈等对《荔枝香近》此处是否脱字皆有辨析,兹不具引。当然,后人由于“宗周”(学词宗法周邦彦)的传统,舍弃艺术性不高的方、杨、陈的九字格和作,选择使用今传周氏八字格为楷式,对于个人而言也无可厚非,但在词学研究中为《荔枝香近》这一词牌定格时,实应以九字格为是,并略作说明即可,不必再定出八字格和九字格的两体词谱。

  促进词艺批评与研究

  “同调比勘法”是研究、评价词艺的重要方式。研究词作的艺术、评价词人的成就,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但无论哪一种标准,都离不开对具体词作、词句的精微审视。不同词人同一词牌的词作,比较起来有法可依,既便利,又有说服力。这好比将同一体裁和题材的诗作置于一起进行对比,诗人孰能探骊得珠,高下自可立见。

  这里也举一个例子。饶宗颐是古代文学研究大家,亦精于词学研究与创作,其所作《霜叶飞·柳》一词云:“寒云腐草。隋堤路,莺飞心系江表。即看磷火向人青,伴黄昏清悄。又飒飒、丝丝飏晓。关河途远波声小。最殢人无奈,是渐入、苍茫野戍,万里残照。 遥望九点齐烟,蓬飘波荡,脉脉杯泻难到。吴刀好剪尺天长,写楚中幽抱。似走马、千年换了。幺弦无此凄凉调。看旧径、吹绵处,惊问桓温,绿攀多少。”(《睎周集》)这首词为咏柳而作,典故信手拈来,熔铸无间,可称工稳。但当我们将有“词坛飞将”之称的民国词人乔大壮的同调词《霜叶飞·和清真》与之比勘时,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乔词云:“暮烟秋草。沙场外,征鞍催去江表。就人燐火自然青,向夜阑更悄。渐落落、参辰耿晓。清淮东注彭城小。伴雁绳飞过,又路入、衡阳旧戍,一带斜照。 憔悴故宅江山,荒台云雨,宋玉何意重到。锈余雄剑尚龙鸣,对远游孤抱。写蜀魄、新声未了。琵琶无此伤心调。纵永夕、瞢腾醉,惊起荒鸡,梦来时少。”(《波外乐章》卷三)

  饶词与乔词虽都是对周邦彦词的追和,但仔细比勘,我们发现,如“江表”、“磷火向人青”与“燐火自然青”、“是渐入、苍茫野戍,万里残照”与“又路入、衡阳旧戍,一带斜照”、“幺弦无此凄凉调”与“琵琶无此伤心调”等,饶词对乔词有十分明显的因袭痕迹。而且,相比之下,乔词“衡阳旧戍”等句具体而真实,能使读者深入词境,饶词“苍茫野戍”等句则略显空泛而陈套。乔大壮这首词作于1937年秋冬,所写景物、所用典故,都与作者表达的国破流离之感精准契合。较之饶词,不说云泥有别,但孰高孰下,自然一目了然。实际上,按照学词的“行规”,饶宗颐是应在词题中标明“学乔大壮”的。于此,我们可看出,饶宗颐对乔大壮的词作认真学习钻研过,民国词学在当代的传承有此具体的证据。我们还能进一步对比民国词作和当代词作的艺术高低,并对乔大壮的词学成就、饶宗颐的词学成就等作出更为合理的评价。可见,“同调比勘法”实为研究词学的一柄利器。

  指导填词实践

  “同调比勘法”对学习填词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前引饶宗颐对乔大壮词作的借鉴和临摹,即可为学习填词提供一个绝好例证。这里我们再举一例。《鹧鸪天》是最常见的词牌之一,由于该调多为七字句,抛开词所要求的特有艺术特点外,其通体实颇接近一首七律,故而很多初学填词及精于填词者都乐为此调。《鹧鸪天》的上片末二句和过片的两个三字句,一般都以对仗为宜(也有不对仗的)。但当我们审视乔大壮《波外乐章》中的悼亡词《鹧鸪天》四首时,发现其中的二、三、四首,除了在上片结束和过片处例作严格之对仗外,在下片的结句,他也使用了极为精巧的对仗。这样一来,便使得《鹧鸪天》一调的格律更为严整、精美。

  乔大壮《鹧鸪天》其二云:“百畮芳园火作丛。元宵烛树水无踪。红英落向燕支井,粉絮飞随舶趠风。 长命女,白头翁。人间何苦与人同。楼台后日层霄际,枕障前生细雨中。”其三云:“玉宇银河自古今。钿分钗擘早沉吟。巫山西去无多路,沧海东来几嗣音。 连理树,覆巢禽。当时闲事换伤心。郁金堂上灯明灭,婴武桮中酒浅深。”其四云:“楚制新成借女工。唐沟故事委流红。杏花飘后天无雨,燕子归时地有风。 春黯黯,话匆匆。长眠人与不眠同。迎神已办千场醉,破梦谁能一笑逢。”(《波外乐章》卷四)显然,这是词人有意为之的。通过如此的“同调比勘”研究,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民国词人在词作格律的精严度上,实已在前代词作的基础上有了更高进境,乔大壮词的艺术成就实可代表民国词作艺术之一斑。

  此外,我们今天在学填《鹧鸪天》这一调时,也可师法乔大壮开拓的范式,在下片最后二句遵从对仗的高格格律。当然,能否达到乔大壮所填词作的对仗那般流水行云,固取决于学词者的笔力,要另当别论,但至少这对我们学习和锤炼填词的艺术技巧是有很大裨益的。

  词和诗都是古典文学中抒情言志的重要文体,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很大区别,这尤其表现在格律形式上。通过以上论述与所示例证可看出,词的特有属性——“词牌”(词调),使得我们可以运用“同调比勘法”来对其进行具体研究与精微审视。我们运用此方法,既可使词作的校勘更为精密、词谱的定格更为合理,也可据此衡量单篇词作艺术成就的高低、评定词人的艺术成就及词史地位,并判断和厘定词学的源流、承传与进境。另外,我们还可在“同调比勘”中,总结词艺创作的高阶技巧,指导填词实践。

  综上,词学的本体研究离不开“同调比勘法”。我们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在词学理论上给予其正式的“名分”,这既有益于深刻认识词的特质,提升词学研究的专精度,也可丰富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