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 新观念 新定位: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
2020年06月02日 08: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日第1938期 作者:李培毓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入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节点。在新时代背景下,厘清学生、教师和教学等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之道,是国际中文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设立新目标,分层培养普及型、专业型和复合型外籍汉语人才。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学习者的组成有了两大转变。从学习者学历层次来看,学历教育的留学生逐步增加。根据教育部历年发布的数据,国内留学生人数长期以来均是非学历教育大于学历教育。但从2018年开始,来华接受学历教育人数首次多于非学历教育人数。从学习者需求来看,职业汉语的需求逐年增加。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资企业加大对外投资,需要在投资国当地雇用各领域懂汉语的人才,再加上中国游客在海外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各国从事商业服务的人员也必须会说汉语,这使得职业汉语的需求逐年增加。

  为了因应以上情势变化,更好地适应国家当下政策,首先,国内留学生教育培养必须设立新的目标,培养“汉语+职业技能”专业型汉语人才。除了教授生活汉语、简单的专业汉语,培养普及型汉语人才以外,国内高校还可以结合各学院所长,与旅游、管理、法律、理工等专业合作,开设相关的专业汉语课程,培养熟悉旅游、商贸、政策、科技服务等的专业型汉语人才,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此外,还应该规范国内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更多的“中国通”。随着学历生的增加,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培养他们成为懂得中国国情、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汉语人才,使其成为推进民心相通的“中国通”。

  其次,海外孔子学院也应该设立新的目标,不只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传播的任务,更要肩负起培养外籍人才的任务,结合当地的资源,增设旅游、商贸、法律、科技等汉语课程,开办短期速成班或业余培训班,对当地的学生和员工进行语言培训,真正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树立新观念,按照精准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打造师资队伍。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面临新的隐忧。无论是培养方式还是规模数量,当前国内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建设还无法完全适应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突出表现为缺乏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业师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培养的本土教师,无论来华培养或是当地培养,在数量上都远远不足,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为国家决策服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树立精准化、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培养观念。所谓精准化,指的是培养专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教师,这些教师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民情,熟悉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五通”素质的优秀教师。所谓专业化,指的是除了让汉语教师熟悉一般的教学法以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课程,教授他们相关知识和教学技巧,使他们能对商贸、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性术语有所了解,逐步提高教授专业汉语的能力。所谓多元化,指的是教师培养机构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培养具备专业特色的汉语教师。比如财经大学、经贸大学、理工大学、政法大学等,应带头着重培养各相关领域的汉语教师,同时也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这些学校为基地,让海外本土教师到中国进行短期培训,或是让这些学校派教师对海外本土教师进行专门汉语的强化培训,使得汉语教师的培养更加多元化。

  第二,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打造海外师资队伍。相较于我国公派教师和志愿者而言,海外本土教师执教任期稳定、熟悉当地语言、清楚当地风俗民情、了解当地教育体系,他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些海外本土教师一部分是在中国培养,一部分则是在海外培养。如何提高海外本土教师的水平,整合海外本土教师资源,使其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确立新定位,深化、细化、强化和优化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工作。随着汉语学习者主体和学习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遇到挑战,当前的汉语教学还无法满足多样和多元学习的需求。既然评估一种语言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该语言作为专门用途外语教学的发展状况,那么面对汉语发展的新形势,应当以让学习者可以达到专业用途的沟通目标作为新定位。

  一方面,进一步拓展汉语课程的内容,除了涵盖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还必须与特定专业或职业导向有关,且要以未来求职导向和就职后的语言需求为主。

  另一方面,应对学习者需求进一步细化。以商务汉语课程为例,应将授课对象进一步区分为对商务感兴趣的学习者、较少商务经验但未来计划从事相关商务活动者以及专业商务人士,因不同对象的授课目标、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和中国学生一起随班就读,再加上教育部规定非中文专业的留学生要有一定汉语学分,因此教学目标不应仅是帮助学生基本掌握和熟练使用汉语,教学内容也不应只是上成一般的高级综合课、高级听说课,而是应该确立新的定位和新的教学目标。如专业汉语能力,要求留学生能够以汉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再如学术汉语能力,应要求留学生能查阅汉语文献,撰写汉语论文。

  唯有重视需求,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协同攻关,努力满足各国汉语教学之需,才能切实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本文系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一般项目“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信念发展典型案例研究”(HGJ201710)、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对外汉语线上同步远程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17SKBS2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