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民间”故事 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2022年06月27日 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7日第2435期 作者:赵婷廷 毛浩然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包括内容和途径两个层面,即讲好哪些中国故事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民间文学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过程中经由口头创造出来的、广为流传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间文学作品凝结了民族思维观念、文化认知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以“民间”故事为媒可以做好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助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实现传播形式本土化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有诸多相通之处,蕴含着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对外传播中国民间文学作品时,可以重点讲述能与异域文化受众同频共振的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提高国际传播的实效性。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译介共情共感的书面故事。神话故事蕴含着远古先民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诗意想象,民间故事中凝聚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史诗则往往被用来颂唱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译介这三类民间叙事作品更易引起异域文化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苏联和俄罗斯从20世纪50年代起译介中国民间文学作品集,截至2021年底,共出版了22部中国民间故事作品集、6部神话故事集、1部史诗作品集。民间文学是一种“源文化”和“根文化”,民间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甄选和译介蕴含民族精神和符合时代特色的民间叙事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传播沟通民心的口头故事。我国拥有多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隶属于民间文艺范畴的有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格萨尔》史诗、侗族大歌、《玛纳斯》史诗、京剧等。讲好中国“民间”故事,需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挖掘我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共同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在两国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比如,《玛纳斯》史诗也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流传,具备域外传播的民众基础。2019年6月,中央歌剧院应邀在吉尔吉斯斯坦演出原创中文歌剧《玛纳斯》,受到当地观众欢迎,这折射出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两国间不同样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促进故事作品传播的本土化。例如,2015年,中国北方昆曲剧院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合作举办活动,俄方以传统文艺形式“奥隆霍”重新编排昆曲经典《牡丹亭》,而中方以昆曲形式重新编排雅库特英雄史诗《图雅蕾玛》,两场剧目同台联场演出。这是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碰撞与交流,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文化体验,这种跨国合作也可以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要途径。

  拓展传播渠道 提升认知度

  为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拓展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在域外的传播范围,提升域外受众对相关作品的认知程度。

  第一,传播模式多模态化。民间文学作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内化于作品中的文化符码具有不可译性,仅借助文字传播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为纸质译本配套更为直观和立体的图片和音像文本资料,同时,精准细分受众,基于异域文化群体受众的文化差异、年龄差异和族群差异,采用分国别、分区域、分受众的差异化传播方式,区分对象,精准施策,提高传播效能。

  第二,协作团队国际化。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文化底蕴,镌刻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我国从事民间文学作品研究和翻译的学者可以与目标语国家的汉学家和译者通力协作,一方面切实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另一方面借助目标语国家本领域专家学者的影响力,认证、宣传和推广所译介的作品,提高作品的阅读量和认可度,克服“说出传不开”和“传开人不信”的话语困境。

  第三,故事内容文献化。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的主要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对外传播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已经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从近11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来看,译介的论著涵盖中国民间故事史、中国创世神话、史诗文本等,语种涉及英文、俄文、韩文和法文等。译介内嵌中国“民间”故事的学术文献可助力域外专家学者传播带有中国元素的故事。

  第四,故事传播影视化。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脸谱式的人物形象和程式化的故事结构,适合借助动画连续剧和动画长片进行对外传播。民间故事的影视化改编能够激活民间文学域外传播新活力。故事的影视化传播可拓宽对中国“故事”感兴趣的受众范围,挖掘潜在受众资源。我国的优秀动画片《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在域外公映时均曾获得好评,根据俄罗斯电影搜索评分排行榜,上述四部影片的评分在7.0—7.5之间,超过了部分俄罗斯本土动画片的得分。

  民间文学不仅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民心互通的桥梁。源自人民大众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媒介。用情用心讲好中国“民间”故事,发挥故事叙事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可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俄罗斯史诗学学术史研究”(19CWW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