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力促进产学研协作实践
2020年08月24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4日总第1995期 作者:李胜会 徐文燕

  作为欧洲大陆排名靠前的经济强国,德国既有波恩大学、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流名校,又有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弗劳恩霍夫协会、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等深耕创新领域的科研机构,还有拜耳公司、大众汽车、西门子股份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这些机构和企业间产学研协作氛围浓厚,它们的合作提高了企业和有关机构的效益,提升了社会创新氛围,也源源不断地为各界输送着创意和人才。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也促使德国企业更加迫切地想同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这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协作的发展。

  相关方积极参与产学研协作

  德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产学研协作的常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合作研发,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成立产业科技园或创新集群,开展联合研究及其他实践活动;另一种是订单式研发,企业作为项目委托方或资助方,吸纳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承接载体,发挥产学研各方主体的特长进行合作研发。除此之外,德国的产学研协作主体之间还存在着较为紧密的非正式联系,很多产学研协作项目是由个人或群体自行联系交往促成的。

  在德国,超过1/3的企业愿意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纳入其研发创新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主体汲取灵感。同时,企业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一定的研发经费,以支持多方协同合作创新,形成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间产学研协作良性循环。一些德国企业有自己的实验室,80%的大企业配备有与其业务相关的研究机构,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则通过成立行业联盟或建立创新集群进行共同研发的方式,实现协作效益最大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研发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或科研人员提供带薪实习、专业培训、业务指导等;另一方面,企业雇佣学生作为员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税赋减免,同时积累储备人才并分享他们所带来的活力和动力。

  许多德国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产学研孵化器、创新技术平台或科技创新园区,以此推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产学研协作实践。在这方面,高校经常能够得到当地企业、其他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德国高校产学研协作实践的形式和场所都较为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而教师、企业员工和研究人员往往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可以参与产学研协作的各个环节。

  产学研协作实践形式多样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西德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教授席位制度,开启了有关各方的产学研协作之路。之后,德国政府颁布了众多政策文件,以促进、规范产学研主体间的合作和相关实践活动。2010年7月,德国内阁通过了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主持制定的“2020高科技战略”,明确了德国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并提倡加强高校、非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向市场、社会和终端用户推广创新研究成果;同时推出“研究型校园”项目,为产学研协作实践活动提供资助。2014年,德国颁布第三版《新高科技战略》,在“协同创新与技术转移”规划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周边的产学研协作。2018年,德国科学理事会发布题为《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区域合作建议》的报告,报告从研究、教学、成果转化、科研基础设施等维度,强调德国的科研机构应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在科研人员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加强研究机构与其他产学研主体的合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同年9月,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高科技战略2025”,旨在促进科研和创新,提升德国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并表示战略的实施需要学界、产业界和其他产学研主体共同努力。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少有的将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的国家。随着其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产学研实践的发展,德国的大学逐渐分化成了综合性大学、创业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双元制大学四类。

  综合性大学以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见长,在产学研协作实践方面侧重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商业模式普及,多致力于推动学生深化理论学习和研究。创业型大学多由研究型大学转型而来,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规范学校的运作,同时成立隶属于学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独立的衍生公司,使学生可以在校内体验到工业界的流程和标准。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不仅成立了隶属于该校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创业有限公司”,还在该公司下建立了公益性企业、创业项目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众多项目与工业界开展合作,以此驱动新一轮产学研协作实践。此外,慕尼黑工业大学还成立了新创企业孵化基地,设立知识产权中心,并打造了1500平方米的高科技制造车间,为师生提供创业空间和创新网络,支持校内的创新创业活动。亚琛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创新集群”发展模式著称的创业型大学,该校建立了创业集群、孵化器、衍生公司、加速工场等基础设施,联合其他研究机构和众多企业开展产学研协作实践活动,与亚琛商会和亚琛储蓄银行合作建立企业孵化器,与亚琛市政府联合组建了“亚琛工业大学园区有限公司”,助推校内产学研协作项目开展。

  应用技术大学以实践为导向,通过交流培训、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打造德国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中心或建立校园孵化器,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如柏林洪堡大学自筹资金成立了创业服务公司,与柏林阿德勒斯霍夫高科技产业园、尤里希研究中心、柏林公共发展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斯图加特大学和许多知名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深度参与了其所在区域内的汽车零配件研发项目;柏林工业大学设立的校园孵化器,旨在促进知识转化,将高质量研发成果转化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落地方案。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创新集群或设立科技工业园区,吸引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前来交流实习,聘任大学教师作为兼职顾问为企业的运作提供实用性建议,助推产学研协作实践的发展。例如,为了克服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这一不足之处,阿德勒斯霍夫高科技产业园通过建设配套的实验室和完备的生活设施,吸引柏林洪堡大学与其合作,并成为德国最成功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双元制大学的产学研结合程度是最高的,学生能否进入双元制大学就读并非仅仅由高校决定,而要由企业决定其考核条件、筛选程序并进行资格评定,企业还会同被录取的学生签署雇佣合同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要在大学和企业轮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训,一般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大学会为学生配备资深教师,教授概论性课程与知识,企业则提供专业的指导人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应用、多人协作和资源调度能力。如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的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不仅开创了产学研协作的新形式,推动了产学研协作主体的深度融合,还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和满意度,为社会输送了许多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培养了众多企业高管。此外,该校还与州内许多大中型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并下设科研支持中心,为科技项目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咨询和服务,持续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研究”(19JZD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