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社会保障
2023年09月08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8日第273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始终与各国现代化的进程同频共振。8月26—27日,主题为“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应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方面寻求共识,探索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机制。

  全球社保迎六大挑战

  社会保障作为人类应对生活风险的社会化机制,有着遵循法治、政府主导、责任共担、互助共济、促进公平等共同特征,并且面临着相似的风险,但是有些风险在不同国家因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先有后。

  当前,随着技术、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发展变革,全球社会保障迎来挑战,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将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归为六类。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二是灵活就业渐成主流;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五是区域失衡与贫富差距依然严重;六是世界正处于大变局时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面向未来的社会保障,需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进而创新制度安排、采取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行动。

  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不同国家异质的目标约束和条件约束呈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看来,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通过“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两种典型的互动范式不断同频共振,并逐步发展出危机救助、风险预防、权益保障等典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但两种范式之间的内在张力也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约束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条件约束,实现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权益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转型,是中国社会保障达成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内在平衡的可行路径。

  走中国特色社保新路

  社会保障模式从危机救助模式到风险预防模式再到权益保障模式的演化,体现了人类风险应对手段从单一模式到多维模式的演变,体现了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在席恒看来,权益保障模式的核心是权益共享,中国社会保障具有典型的共享型社会保障特征。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社会保障模式转型,能够平衡社会保障的通胀性与通缩性矛盾,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的内在平衡,为全球社会保障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新一轮改革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增量发展,而是需要通过优化制度结构特别是责任分担机制和权利义务关系,重塑更加符合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原则的利益分配新格局,最终全面建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并为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支撑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在郑功成看来,现在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过去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步入制度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阶段,特别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同时结合国情,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新路。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