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5日 06: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5日第253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系列重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1月19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增强学科发展主体意识

  当前,立足世界历史体系重构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重要历史节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发展战略提供学理、学术和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表示,从2005年中央决定正式设立一级学科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供人才和学理支撑。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担当意识,树立鲜明的学科发展自觉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的新十年,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成就,有利于坚定学科发展自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提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也展现出新趋势。学科发展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高校积极推进建设进程,实现了从隐学科向显学科的发展;改变了原来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学科建设的惯性,实现了从分散性向整体性的发展;以质量作为学科发展的生命线,以创新作为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实现了从外延式向内涵式的发展;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从重科研向重育人的发展。
  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问题导向,有利于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在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看来,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当前,我们要继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建构出谋划策,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自立自强。
 
  提升理论发展原创性水平

  只有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不断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生机与活力,真正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支撑,应在研究阐释学深悟透新时代的新观点新思想上下功夫。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提出,党的二十大既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命题,又深刻阐释了贯穿新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深入研究新思想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阐释奋进新征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矢”射向新征程之“的”。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应不断加强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谈道,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聚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同时将重要现实问题提升到较高研究层面,提炼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与文明理念,表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术理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式发展,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要有清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把握学科边界,明确学科对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擦亮本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底色,要讲准、讲全、讲足、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本学科的学理性建设,用学术研究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以原创性理论持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铸魂育人能力。
 
  培养守正创新高素质队伍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继续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发现、培养、集聚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心怀“国之大者”、矢志追求真理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高素质队伍、促进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系统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祝黄河提出,我们应有鲜明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要以学科评估时长为周期,制定科学、长久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另外,还要注重制度建设,形成一系列关于教师和学生培养的创新机制。清华大学教授吴潜涛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的科研能力,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队伍的保障举措,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选聘考核评价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锡喜提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六个坚持”,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经典意识、问题意识,极为必要。“六个坚持”中的“人民至上”和“自信自立”体现了价值立场和理论立场的统一,我们要培养学员的学科意识,使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同时,要将经典意识贯穿在“六个坚持”之中,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大量养分。还要强化人才培养的问题意识,将其同守正创新相联系,做到勇于发现问题、善于筛选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科学回答问题,建设好一流人才队伍。
 
  让世界知晓学术中的中国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因此,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高质量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体系支撑,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部的各个二级学科建设,同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关联学科间的联系,以及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充分汲取其他学科的发展成果,致力于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良好生态,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总体格局中的话语权。
 
  加快学术体系构建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认为,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融会贯通在学术体系的建构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要求。要用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体系规范学科的研究定位及研究领域的设定,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交流对话中充分表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学术见解。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中,我们既要守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阵地,也要不断借鉴其他学科发展经验与学术研究范式;既要在理论体系视角下促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也要在传播路径的视角下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还要强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能力,与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展开实质性的有效对话,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