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
2022年11月24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4日第2537期 作者:周嘉昕

  【核心提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的科学统一。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打开了走向社会历史深处的大门。马克思之所以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建构新唯物主义、阐发科学的历史观,是因为实践不是抽象的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行动,内在蕴含着社会关系的维度。只有从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出发,深入时代之中,才能真正真实透彻地理解当下,科学自信地把握历史,坚定主动地走向未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运用科学真理力量的工具。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的发现不仅仅是提出假说,加以验证,而且是一个在实践中发现事物内在联系、总结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要求自觉辨明思维前提,解放思想。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描绘了走向未来美好生活的蓝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方军研究员认为,马克思的全部历史观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同时内在地包含着对具体的历史的价值变化规律的揭示。因此,科学的历史观本质上也就是科学的价值观。改变世界的历史主动,实际上就是科学的历史观、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回顾中国的伟大实践,有三个显著特征:极其独特,极其深刻,极其复杂,三者构成了系统开放的有机整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发展无愧于新时代的中国理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科学统一的具体体现,是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是理论创新从根本上立足实践、深入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要求和价值诉求。历史主动的增强扎根于人民至上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立场的自立,是理论创新的题中之义。历史主动的增强立足于自信自立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守正创新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案。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创新的理论指导新时代的实践。历史主动的增强内蕴于守正创新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结出的果实。推进伟大实践,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深问题、急问题、大问题和难问题。历史主动的增强落实于问题导向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揭示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中国实践的显著特征对于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历史主动的增强实现于系统观念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写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深刻洞察人类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既是理论创新的要求,也是理论格局的体现。历史主动的增强映射于胸怀天下的坚持之中。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是一个内在关联的整体,构成了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方法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科学统一,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